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的地位、挑戰與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3-03-30 11:12:45  


 
  中國所面臨的挑戰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2007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明確指出各中央、地方政府部門要充分認識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實施方案的總體要求,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措施。為了落實國家戰略,實現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中國目前面臨如下幾大挑戰:首先,中國最大的挑戰源自軟實力的缺乏。所謂軟實力,是指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長期以來秉持的發展理念和價值觀念,是一種看似虛無實則可以轉化成為巨大生產力的精神財富。軟實力的缺乏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數次啟蒙運動的中斷和精神文化的浩劫,使得人們喪失了對創新精神、創新文化永無止境的追求。另一方面,制度缺陷使得全國上下教條守舊、腐敗叢生、人治大於法治、信息不暢透明度缺乏的現象比比皆是。十年育樹,百年育人,一代乃至數代創新人才的培養,創新文化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所能一瞰而就。加強制度建設,解放思想,建設法制健全、公開透明的政治體制,將整個國家從發展理念上進行革新,更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成。因此,軟實力的提升將是我國未來實現各項國家戰略目標所面臨的最大的困難和挑戰。

  其次,中國自然資源、能源的天然禀賦較差,世界發展外部環境遠不如前。中國已探明的常規商品能源總量為1550億噸標準煤,占世界總量的10.7%。中國人均能源資源探明量僅135噸標準煤,為世界人均量的51%;其中,煤、石油和天然氣分別為世界人均的67%,5.4%和7.5%;即使總儲藏量占世界第一位的水能資源,按人均量創氏於世界人均水平。而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碳排放強度方面比以石油、天然氣和核能等為主的國家要高得多,因此其溫室氣體排放也尤其容易淪為他國攻擊的靶心。就外部環境而言,經過發達國家200餘年的掠奪性開發,一次性能源的儲量相比發達國家工業化時期大為減少,國際自然資源、能源價格一路攀升,中國以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高強度消耗為基礎的工業化進程難以為繼。而且,中國的工業化進程處於一個溫室氣體濃度已經達到相對高值的時期,全球化進程的加劇和新媒體傳播方式的興起,使得來自國際社會減排的政治壓力也越來越大。

  再次,中國經濟發展整體水平不高,環境污染嚴重,經濟發展質量長期以來徘徊不上。儘管改革開放30餘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數十年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但是總體來說,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而且區域發展極其不平衡。在經濟發展中長期忽略生態環境的保護,環境污染嚴重,資源消耗過度,生態赤字越來越大,許多地方的生態環境破壞已經達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此外,經濟發展的質量亦長期以來居低不上。數量廣大的中小企業缺乏活力,創新不夠,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服務,而是大多以廉價勞動力和高自然資源消耗作為發展基礎的加工企業。蘋果手機的代加工就是最典型的案例。生產一台蘋果手機,資源能源消耗、環境污染、勞工受損等都發生在中國,但是最後利潤分配卻只有區區的1.8%,而負責創新設計的蘋果公司卻分去58%的利潤。以上狀況都是與應對氣候變化所捌昌的低碳經濟、高科技創新背道而馳的。尤為嚴峻的是,任何經濟發展技術和設備都有一定的鎖定期,繼續沿用這些低質量的經濟投資,將會為未來向低碳經濟的轉型造成時間不短的鎖定效應。

  最後,中國經濟發展的轉型、氣候變化危機的緊迫性和危害性,留給中國的時間並不多。一方面,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資源環境的不堪重負,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面臨嚴峻的轉型危機。另一方面,正如《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指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氣候變化的主要受害國之一。近50年來中國主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強度有明顯變化;未來20-100年,中國地表氣溫將明顯增加,面臨大旱、大冷、大暖等氣候不穩定狀況更為頻繁;隨之將使得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江河徑流量下降,海平面上升,疾病發生與傳播增加,西北降水增加但仍將缺水,華東洪澇風險加大;甚至在北京首都,一場夏季暴雨都會造成數十人死亡的巨大災難。可以說中國經濟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外加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危害性和緊迫性使得中國的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任務更為艱巨。

  前述幾點挑戰具有明顯的艱巨性和長期性,並且遠遠超越了單純的氣候變化問題的範疇。當其他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議題僅限於緩解、適應、技術和資金等方面時,中國的氣候變化應對問題已經上升為國家的發展戰略問題。也就是說,即使撇開氣候變化的問題不談,中國也必須要進行應對氣候變化所必須要採取的行動,即加大創新、升級產業和節能減排。我們面臨的問題和威脅又如此緊迫,更為其解決增添了不確定性。然而,等待從來解決不了問題。機遇蘊含於挑戰,只有勇敢的面對挑戰才有生存的希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