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拿得下美國科學院 拿不下中國科學院?

http://www.CRNTT.com   2013-05-06 12:45:03  


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施一公
  中評社北京5月6日訊/4月30日美國科學院發布消息,世界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現年46歲的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在這之前的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

  有趣的是,施一公在2011年12月曾落選中科院院士,在當時就已經引起公眾的關注。作為“千人計劃”首批回國的學者,大家的疑問是,為何我國的落選院士卻能入主美國科學院?[詳見鏈接]

中科院挑剔施一公,背後原因讓人生疑

  從學術造詣上看,施一公足夠當選中科院院士

  2011年,在中科院新增院士評選中,兩位頗具聲望,分別掌舵清華、北大生命科學院的施一公、饒毅教授雙雙折戟鎩羽;近日,還是這位施一公教授,因剛剛在美國當選科學院、人文與科學學院的雙料院士,而將當年的“落選門”鈎沉,重新引發了輿論關注。美方在接受媒體連線採訪時回應施一公在中國的落選稱:“這個問題你需要去問中國科學院。”

  施一公學術上的成就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從1998年到2001年,僅用3年時間,他就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而一般申請終身教職需要6年;2003年,他又被聘為正教授,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2007年,他被授予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短短9年,他就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最高級別的教授職位。他將癌症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研究的課題是:細胞凋亡和癌症發生的分子機理。2003年,當時年僅36歲的施一公獲得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學會頒發的“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獎”,成為這一獎項設立17年以來首位獲獎的華裔學者。2008年2月,施一公全職來到清華,受聘為清華大學終身教授並擔任生命科學院院長。

  迄今為止,施一公共發表SCI論文125篇,其中有40篇發表於《細胞(cell)》、《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統稱CNS),另有幾十篇發表在Cell、Nature、Science的子刊,被SCI引用14000餘次。其團隊取得的科研成果於2010、2011年連續兩次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2012年被《科學》雜誌“年度十大進展”重點引用,並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施一公是發表優秀論文最多的大陸華人生物學家之一,施一公回國後發表的重要論文,多於全部同期當選院士(生物醫學類)加起來的總和。針對優秀論文特別多的施一公,有人提出不能以論文取人,但是,論文數量和質量遠不如他的人,並無論文以外的貢獻卻當選院士,這顯然是“雙重標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