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中國經濟已步入增長階段轉換的關鍵期 | |
http://www.CRNTT.com 2013-08-13 08:32:21 |
陳昌盛:這種混合特征也意味著中國有更多的空間和可能性,只要應對得當,這個轉換的過程就會漸進推進、比較平穩,有條件建立新動力和新優勢,順利完成工業化進程。 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改革紅利”空間依然較大。市場、政府和社會領域的改革任務繁重,阻礙經濟發展的問題比較突出,只要能有效凝聚共識、加快推進改革,就能釋放出新的活力和動力,資本存量仍有較大上升空間,全要素生產率有望在相對高速延續更長時間。 二是城鎮化潛力依然巨大。中國城市化率偏低,特別是質量偏低,大量已經進城農業轉移人口並沒有市民化,城鄉之間和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仍蘊藏著巨大需求潛力。而且城市化與信息化、綠色低碳等新趨勢結合,還能釋放出產業升級的新動力。 三是新競爭優勢可能形成。低成本並非中國競爭優勢的全部,產業配套、基礎設施、高素質人才隊伍、內部市場規模等優勢仍在,中國人力資本優勢正在由廉價低技能工人,向廉價大學生和工程師轉變,高複雜度的人力資本密集行業可能孕育著中國新的優勢。 四是居民消費升級方興未艾。伴隨城市化、信息化進程,住、行主導的居民消費升級將持續推進,信息、教育、醫療、培訓等服務消費升級潛力巨大。 五是全球化的新機遇。與那些已實現成功追趕的國家不同,中國處在一個全球化程度明顯深化,而且趨勢不可逆轉的時代,全球需求的增長空間和分工的密切程度都大為提升,一批人口眾多的國家如印度、印尼、巴西等正在積極推進工業化,可以為我們提供新的機會。 問:當前,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中國能否幸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一直存在爭論,您的觀點是? 陳昌盛: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性小,但風險因素猶存是我的基本觀點。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發展戰略或體制長期僵化,適應能力下降;沒有使更多人參與到現代產業的發展;收入分配惡化且缺乏有效調節機制;社會分化使達成社會共識難度增加等,是那些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經濟體的共性原因。 中國目前這方面的問題也有所凸顯。首先,受改革複雜性增加和利益集團幹擾,使中國近年來改革步伐有所放緩,部分體制僵化、束縛經濟發展潛力釋放的問題有所突出。 其次,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有所惡化,基尼系數持續高位(2012年為0.474),個人發展對家庭地位和社會關係網的依賴度增加,社會縱向流動性有所下降,腐敗和司法不公問題比較突出。再次,雖然我們沒有形成拉美、南非式的平民窟,城市新二元問題確實開始突出,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進城後並沒有真正融入城市。這些問題若處理不好,再與經濟增速下行叠加,社會不滿情緒會進一步放大,則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不完全是杞人憂天。 同時也應看到,從發展階段看,中國當前人均GDP水平已經遠遠超越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期(4000國際元至6500國際元),更重要的是我們國家發展戰略總體仍保持靈活,並具備做出適應性調整的能力。雖然大家對現狀存在諸多不滿,但並不否定國民整體福利得到明顯改善的事實,深化體制改革的共識仍在,改革的總體方向並沒有出現嚴重分歧,社會主流期盼改革、擁護全球化、支持深化開放。這就決定了改革有條件達成共識,而且新一屆領導也展現了改革的更大勇氣和決心。 因此,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總體依然比較小,至少具備邁過這一關口的基礎條件。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