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王崑義:王金平情結 民進黨玩得轉嗎?

http://www.CRNTT.com   2013-10-25 00:46:52  


 
  所謂“魅力型的領袖”,依照韋伯的說法是“對某一個人神聖、英雄或出類拔萃之非凡特質,及其彰顯出來的行為模式之遵從”。這個概念在社會學家中廣泛被使用,也稱之為“感召型權威”或“感召型領導”。

  王金平既然缺乏“魅力型的領袖”特質,民進黨想在他身上製造“王金平情結”,以便再次分裂國民黨,當然就不可能。更何況王金平最後選擇的是“司法救濟”,而不是跟馬英九來一個兇狠的切割,這就更可以瞭解在王金平的政治性格中,就是缺乏一種魅力型領袖的特質,他可能寧願繼續以非黨籍的國民黨員留在政壇,也不可能真的跟馬英九說再見。

  國民黨的“文化政治”

  從這裡我們應該可以看出,“王金平情結”既然製造不出來,民進黨就不可能寄望國民黨再分裂一次。儘管台灣電視上的談話節目,這一次幾乎都把馬英九當成反派角色,而把王金平當成弱勢、被欺負的角色,但是這也真正看出,馬英九絕對不是那個“溫良恭儉讓”的角色,這必然對從政的國民黨員有“敲山鎮虎”之用。

  馬英九會選擇“立法院長”王金平開鍘,顯然他對王金平掌握的“立法院”績效不彰,已經相當不滿。原先國民黨在“立法院”的席次是佔多數,但是重要與敏感的法案要通過,卻都掌握在民進黨“立委”的手中,讓“立法院”形同空轉一樣,這恐怕是擔任“立法院長”的王金平應該負責之處。

  從這裡來看,“立法院”不是不能沒有王金平,而是民進黨怕“立法院”沒有王金平,如果真的沒有王金平來主持院會,國民黨如果換一個比較具有“殺氣”的“立委”來擔任“立法院長”,那麼民進黨所使用的一些議事杯葛的手法,恐怕都會無濟於事。

  從這裡我們或許還可以拿一個概念來解釋台灣的“政治文化”,那就是“文化政治”。過去解釋“政治文化”,都是從民眾心裡對自己“國家”所擁有的政治做出某種認知、情感、評價的反應如何。

  如今把它倒過來稱為“文化政治”,它的意義是指對於構成我們文化地圖的命名和再現行動裡權力議題的關切,牽涉了文化的意義和資源的爭議,還包括書寫新的語言來描述我們自己,並相信藉此能夠達到我們所欲求的社會結果。簡言之,“文化政治”的觀念是把文化看成是交錯著權力、資源、認同、意義和真理的爭奪場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