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香港電視業四十年盛極而衰

http://www.CRNTT.com   2013-10-29 15:30:33  


 
電視與電影業

  香港電視產業的沒落,改變的不僅是電視業。

  很多內地人對香港的最初想象就來源於影視。“每一個年代都不同,比如上世紀80年代很多黑幫電影,90年代古惑仔,1997年之前又有很多無厘頭電影,全部都很好,有香港的獨特標記,沒有人說香港要走哪一條路,但自然就出來了這些創意。”馮應謙說。然而,香港電影的式微幾乎與電視市場同時發生。

  “老師這樣跟我們說,就是單為了自己將來的出路,也要支持電視市場開放。”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李青(化名)在10月17日也特意坐了一個多小時地鐵,到中文大學聽講座。雖然來自內地,但他和那些本地人一樣,直到天已全黑,吐露港對岸的璀璨夜燈全都亮起,仍然留在廣場聆聽。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雖然演藝學院的學生90%最終走向的是電影業,但電視業與電影業的衰弱卻是息息相關。

  香港電影沒落之類的話題,過去十幾年早已不新鮮。現任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陳嘉上就曾說:“起來,演員同志們,香港電影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在內地經營電影院線生意,親眼見證了內地影視業發展的香港電影導演會榮譽會長吳思遠最近也曾嚴厲指出,香港電視及電影業過去10年已經遠遠落後周邊國家及地區。

  回顧過去40年,不難發現香港電視業對電影業的支撐作用。“香港早期電影工業的編劇導演幾乎都是電視出來的,所以電視一死,電影工業也完蛋。”馮應謙指出,“如果電視沒有人看,不請人,舊人也不走,那電影也就沒有人才入行,也就沒有創意電影。”

  事實上,業內早已開始各尋出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知名導演編劇北上,合拍片出現,正是香港本地電影式微的另一個寫照。“畢竟跟國內相比,香港還是能夠賣創意。”周旭明說。不過,黃秋生卻認為,“或許某些導演能夠尋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某一些演員也能繼續生存下去,但這並不能代表整個香港電影圈有希望。”

  對於一些剛剛起步的本地創作人員來說,北上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學習編劇和攝影的李青也正在為前途擔憂。

  “訓練年輕人最好的方法就是進電視台訓練,因為電影不可能有那麼大的、長期的工作量。在他們還沒有經驗的時候,要有電視台可以讓他們訓練。”葉蔭聰說,從這個角度而言,新競爭的出現,“最直接的效果,可能會產生一種類似七八十年代TVB作用,就是培養行業年輕人。”

  題:香港電視業四十年盛極而衰:興於娛樂貧瘠,衰於競爭缺失

  來源:2013-10-24 00:49:51時代周報 | 256期 | 周報記者 李兮言 發自香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