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重看傅雷之死

http://www.CRNTT.com   2013-11-06 14:36:09  


 
  人物簡介:

  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號怒庵,漢族,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現浦東新區航頭鎮)人,中國著名翻譯家,文藝評論家、教育家。20世紀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譯巴爾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扎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他的全部譯作,現經家屬編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編成《傅雷譯文集》,從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現已出齊。
 
  1908年4月7日,傅雷生於中國江蘇省南匯縣傅家宅(今上海市南匯區航頭鎮王樓村五組),因出生時哭聲洪亮,長輩們便以“雷”為名,以“怒安”為字。1912年時其父傅鵬飛因冤獄病故,由母親撫養成人。1920年(12歲)考入上海南洋公學附屬小學(今南洋模範中學),次年考入上海徐匯公學,1924年因批評宗教而被開除,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學附屬中學。1925年參加五卅運動,1926年,在北伐勝利的鼓舞下,與同學姚之訓等帶頭參加反學閥運動,大同校董吳稚輝下令逮捕,母親為安全起見,強行送子回鄉。秋後考入上海持志大學讀一年級。1928年,傅雷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學習藝術理論。開始受羅曼.羅蘭影響,熱愛音樂。

  1931年,傅雷回國任教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原上海音樂學院),任校辦公室主任,兼教美術史及法文,致力於法國文學的翻譯與介紹工作。次年與龐薰琴和倪貽德結成“決瀾社”。1932年,傅雷與青梅竹馬的表妹朱梅馥結婚,朱把一切獻給了丈夫和孩子,按照他們的朋友楊絳女士的評價,朱梅馥是“溫柔的妻子”、“慈愛的母親”、“沙龍里的漂亮夫人”、“能幹的主婦”,還是傅雷的“秘書”。中日戰爭時期,留在上海,此後參加中國民主促進會,曾發表親美言論。1949年之後,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中國作協上海分會理事及書記處書記等職。傅雷學養精深,對美術及音樂理論與欣賞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詣。

  1958年,在上海“反右補課”中,傅被上海市作協劃為戴帽“右派分子”。上海市中共領導柯慶施執意要劃傅雷為右派,時任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上海作協黨組書記周而複則認為傅雷屬於“可劃可不劃”的範圍,恰逢周揚赴上海聽取意見,柯慶施同意了周而複、周揚的意見,事後上海市中共委員會派柯靈通知傅雷該消息。但正當傅雷做了檢討,準備放下包袱時,陰謀家柯慶施卻變卦拍板把傅雷定為“右派”。

  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紅衛兵抄家,受到連續四天三夜批鬥,罰跪、戴高帽等各種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謂“反黨罪證”(一面小鏡子和一張褪色的蔣介石舊畫報)。

  1966年9月3日上午,女傭周菊娣發現傅雷夫婦已在江蘇路284弄5號住所“疾風迅雨樓”雙雙自殺身亡,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藥,在躺椅上自殺,享年58歲,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縊而亡。傅雷夫婦死後,骨灰原被安葬於永安公墓,後歸並到萬國公墓,之後由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的破壞後遺失。幸有一工人原為傅雷作品的愛好者,故私藏其骨灰盒,幸免遭毀。

  1979年4月,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辦傅雷朱梅馥追悼會,柯靈致悼詞,宣布1958年劃為右派分子是錯誤的,應予改正;文革中所受誣陷迫害,一律平反昭雪,徹底恢復政治名譽。骨灰移葬上海革命烈士公墓。

  2013年10月27日上午10點整,在上海福壽園海港陵園的如茵園內,著名翻譯家傅雷及夫人朱梅馥終於葉落歸根,長眠在潔白的豐碑下。傅雷夫婦紀念碑高約1.8米,碑身灰白如雪,穩定挺拔。傅雷兒子傅聰、傅敏等家屬參加了骨灰安葬及紀念碑揭幕儀式。(摘自百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