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德國經濟與中德經貿關係的現狀及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14-01-07 08:40:52  


 
四、中德經貿關係的未來展望
 
  由於歐盟成員國全部是工業化和後工業化發達國家,長期的潛在增長率為2%。2011年以來,希臘、葡萄牙、西班牙和愛爾蘭等歐元區邊緣國家相繼陷入了主權債務危機和銀行危機,從而造成資金逃離和歐元貶值,只是由於以德國為首的歐元區債權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採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才避免了這些國家經濟全面崩潰和歐元區的完整。但危機仍致使歐元區經濟陷入了衰退。雖然當前歐盟經濟已出現回暖復甦跡象,但歐債危機由結構性問題引發,危機國家需要長期調整才能重新回到增長的軌道。從短期來看,財政緊縮計劃和削減國家債務對危機國家的經濟增長帶來了負面影響,但整肅財政是歐元區領袖和最大債權國德國危機治理的根本方針,目前不會做出實質性改變。由於擔憂危機國家主權債務再一次失控,國際投資者不願意在這些國家投資,這使歐元區經濟復甦步履維艱。鑒於對美國繼續其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預期,暫時度過危機的歐元對美元匯率將穩中有升,對德國的出口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德國經濟增長對歐盟外國家與地區的出口依賴將加深。相比歐元區國家,中國對於德國經濟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貿易份額將進一步加大。今後十年中國經濟增長將略有放緩但依然強勁,可以保持7%左右的增長速度。來自德國的進口和投資會繼續增長,除汽車行業、電氣和電子產品、化工產品、機械製造等領域外,城鎮化是中國未來幾十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中國將在城市整體規劃、循環經濟及節能建築方面為德國經濟提供更多機會。現有建築的保溫技術已能夠使新建築比老建築的能耗減少60%,這是關係到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的重要環節。除此之外,中國與德國企業及機構在交通(比如電動力汽車)和能源供應等方面的合作會進一步加強。
  
   由於世界經濟增長總體放緩以及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中國的商品出口將受到嚴重的挑戰。因此,一方面中國政府採取擴大內需的政策,特別是加大了對於中西部的開發,這無疑為德國在華企業擴大投資,開發新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內需消費的增加也會刺激歐洲食品和其他消費品的進口,從歐洲進口的增加將會使中歐雙邊貿易更加趨於平衡,減少歐盟內部由於貿易失衡對中國企業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壓力。
   
  另一方面,中國新一屆政府正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立足於用進一步市場化來促進經濟結構轉型。減少行政審批和改善外資和民營企業的市場准入條件,將使德國企業更容易進入一些以往不能進入或准入條件苛刻的行業,如金融保險、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等,與國內企業平等競爭。利率匯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的逐步放開是目前中國新政府推進的生產要素市場改革的重要步驟,可以消除國內金融市場的價格扭曲,將國內金融機構真正推向市場,使中國經濟進一步與世界市場融為一體。人民幣可自由兌換與資本項目的開放也將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實現海外建廠和對外國企業的併購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由於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迫切需求以及“德國製造”在中國的高認可度和良好的品牌效應,未來中國對德國投資會出現快速增長。中國的經濟轉型將會為雙方開啟新的合作領域。除環保和能源技術外,中國政府還將更加重視中德企業在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高端製造業等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積極促進雙邊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在東道國設立研發中心,從而產生技術“外溢效應”,爭取中德兩國經濟技術合作的長期互利共贏。

  (本文是作者為總部在德國德國科隆的“德中經濟協會”2014年年鑒撰寫的文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