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習馬會的基本設想

http://www.CRNTT.com   2014-01-05 08:20:45  


 
  一、以分段方式進行習馬會,馬英九與習近平先在上海或北京見面,各自以中國國民黨主席和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身份,就推進兩黨和兩岸關係發展進行會談,達成基本的共識。這一階段主要考慮北京的立場,首先在國內場合而不在國際場合見面,但是,兩黨領導人身份對等。隨後,在第二階段,馬英九參加北京APEC峰會,在峰會上,馬英九與習近平再次會晤,討論兩岸經貿關係與國際問題。這一階段考慮台北的立場,馬英九需要在APEC出場,需要作為台灣領袖出席。雙方的面子和立場分別得到照顧。

  二、在第一階段的習馬會中,雙方的身份和稱呼不成問題,在第二階段,也就是在北京APEC會議上,我們的設計是馬英九的身份是“中華台北領導人”,這是APEC對台灣的正式稱呼,沒有違反規則和所謂矮化台灣的意思,在具體稱呼上,建議稱呼馬英九為“總統”,這與當年李登輝訪問新加坡李光耀稱呼他“來自台灣的總統”相似,台灣方面雖然不能使用“中華民國”,但是,給予馬英九“總統”稱呼,就表示對馬英九的尊重和對台灣當局實際地位的尊重。

  馬英九雖然面子上未能圓滿,但得了裡子,在國際場合實現了台灣民眾非常在意的能見度和國際空間。至於台灣內部媒體的報道,當然可以各自表述。對大陸而言,沒有出現和使用“中華民國”,就沒有出現“兩國”的概念和事實,對馬英九這樣一位一貫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家,稱呼其為總統,也是應有的尊重。畢竟在國際上,例如俄羅斯聯邦內部,也是有各共和國的領導人稱“總統”。

  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出發,這樣的妥協不是大問題。相反,如果因為這些問題而錯失良機,那會成為歷史的遺憾。如果習馬會未能實現,不僅對馬英九的聲望,更是對國民黨的聲譽和島內選舉產生不利影響,而在野的民進黨,至今還是逢陸必反,沒有走出自己的意識形態藩籬。

  在歷史性的機遇面前,北京和台北不僅需要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智慧,更需要有協商的大度和妥協的勇氣。

  作者是政治學博士 現在中國地方公共管理部門工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