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于澤遠:中日甲午戰爭不應重演

http://www.CRNTT.com   2014-01-10 09:16:45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屢屢被列強逼簽不平等條約,其中《馬關條約》最讓中國人痛感“喪權辱國”的滋味。這不僅因為條約規定的賠款額巨大,還割讓了台灣,更因為一向被中國人視為“倭寇”的日本居然打敗了自己,並且從此一直壓著中國。即使1945年日本在二戰中失敗,中國人也難消對日本的怨憤,因為大家都清楚,日本主要是敗給了美國,中國近代以來一直沒有真正戰勝過日本。

  二戰後,日本在美國的扶持下又很快成為經濟大國,中國則在閉關鎖國中蹉跎了30年歲月,中日之間的差距再度拉大。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日本人的優越感開始減退,對中國的防範逐漸增多,中國長期以來對日本憋著的那口氣也再度升騰。釣魚島爭端和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之所以讓中國公眾憤怒異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蘊含著複雜糾結的歷史屈辱。一些日本媒體將中國的仇日情緒簡單地歸咎於政府的煽動,卻很少反省日本在歷史上對中國的傷害,顯然沒有切中要害。

  在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一些中國媒體開始津津樂道於中日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此消彼長,要求官方對日本採取更加強硬的態度,甚至明裡暗裡鼓吹中日“必有一戰”。還有軍事學者在官媒中表示,如果再來一次甲午戰爭,中國必將洗刷百年之恥。隨著中日口水戰升級,日本也有右翼人士懷念120年前的“甲午榮光”,認為今天的中國並不比當年的大清王朝強多少。

  雖然“中日必有一戰”並非兩國的主流觀點,但其走向和影響力值得關注。在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後,中國官方宣布不再與安倍打交道,等於排除了安倍任內中日改善政治關係的可能性。在中日缺乏必要溝通的情況下,釣魚島爭端和靖國神社問題有可能推動兩國間的宿怨迅速膨脹,導致擦槍走火甚至爆發軍事衝突。

  中日之間的恩怨真的只有戰爭才能解決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且不說誰贏誰輸,如何善後,國際影響和國際干預等等難以預料的問題,單是戰爭可能給中日經濟帶來的重創以及由此產生的政治、社會後果就超出了兩國官方的承受能力。同時,從當今國際大勢和中日之間緊密的經貿聯繫看,任何範圍的戰爭或軍事衝突對雙方都是最壞的結果。

  牢記歷史並沒有錯。但情緒不是處理國家關係的依據,更不是使用武力的理由。在甲午戰爭120周年到來、中日關係又面臨惡化的時候,中日政治家和主流媒體在抨擊對方的同時,也要更多地從大局去看待和處理兩國關係,不能讓意氣蒙蔽智慧。畢竟,和平與發展才最符合中日兩國和亞太國家的根本利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