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亞洲的發展是否走到盡頭?

http://www.CRNTT.com   2014-01-17 12:04:49  


 
  第一是正在進行的資本主義生產革命。先進的全球生產鏈的出現源於更高效的運輸物流系統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它正是使亞洲在過去幾十年裡獲益並出現“經濟奇跡”的東西,但現在它也讓非洲和東歐等地區獲得競爭優勢,對亞洲造成不利影響。由於利潤主要由總部在境外的跨國企業獲得,廉價勞動力的獲得變得非常重要,因為它能使之前從未有過的靈活高效的設計、生產、銷售成為可能。然而,資本從未停止降低成本的腳步,這也是跨國企業在東北亞雇傭工人、投資和發展的真實原因。自動化生產水平的提升,包括機器人和軟件,很可能只會加劇亞洲國內經濟容量的壓力,並影響到未來勞動力的需求。此外,像韓日等擁有如三星、現代、豐田、索尼等全球頂尖公司的國家,也被激勵去降低他們的生產成本,並通過把相當多的生產流程外包來與同類企業競爭,這是對兩國內部只關注經濟增長的挑戰。比如經合組織最近提升了對韓國顯著增長的不平等現象的關注。

  又像西方的許多國家,現在的問題在於那些曾經工作於製造業的人們以後將會幹什麼?一個慣常的答案是,當然是從事服務業,就好像這是一種針對亞洲的新形勢。然而,在西方和亞洲,有良好薪酬的崗位並不直接提供給過去在工業化國家從事工業化生產的人。的確,數以百萬計的曾就職於高薪製造業崗位、現在就職於服務部門的美國人發現,他們已經被遷移至最低工資水平的崗位,時薪7.25美元,還沒有醫療保險或者退休金等任何福利。當然,從清潔、食品、飲料到非常有限的金融服務和軟件生產,亞洲已經對廉價的服務崗位有了長期的經驗,不過,這些行業獲取利潤的能力低下。
第二,隨著資本流動性的提升和地理運輸上的天然限制被廉價的集裝箱航運打破,國家和勞動力在獲取經濟收益、保持工資和福利上的能力,以及對資本徵稅、通過福利和社保進行資本再分配的能力,已經被系統侵蝕。勞動力需求將會面臨“工作機會轉移”的威脅。

  第三,目前亞洲政府針對爭取資本的政策往往加劇了不平等。如降低對資本的徵稅,提供“啟動資金”或是“場地補貼”,剝離國有資產,在醫療、教育、養老和基礎設施方面堅持“用者自付”模式,將成本和經濟風險下放於個人,和減少政府的財政能力。正如亞洲開發銀行指出的那樣,這些力量更利於資本家而非勞工、更有利於高技術工人而非低技術工人、更有利於城市和沿海地區而不是農村和內陸地區,它們加速了不平等。不幸的是,正如亞洲開發銀行所言,亞洲已經開始在複制上述這些政策方面頗有趕上西方步子的意思了,這可能會削弱經濟增長的勢頭,破壞所有亞洲人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的努力。更糟糕的是,這一情況正發生在平均收入比西方國家低得多的國家中。

  作者:托比·卡羅爾(Toby Carroll),香港城市大學亞洲及國際學系副教授;達裡爾·賈維斯(Darryl Jarvis),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公共行政學系教授、系主任 

  來源:南風窗 日期:2014-01-09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