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唐翼明:包容、多元、共通,我的“中國夢”

http://www.CRNTT.com   2014-02-12 13:23:50  


 
尊嚴與機會,美國夢核心

  時代周報:你在年輕時,有沒有夢想將來中國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唐翼明:年輕人都會做夢,先是自己的溫飽夢,然後是求學夢,職業夢,漸長之後,書讀多了,眼界寬了,就會想到國家和未來。1949年我七歲,我的教育完全是在新社會完成的,那時的中國一邊倒向蘇聯,完全接觸不到西方資訊,所以我們那一代年輕的時候,覺得理想的中國就是蘇聯那個樣子,所謂“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但蘇聯的今天究竟是什麼樣子,其實我們也不清楚。

  當時除了外交人員之外,沒人出得了國,留學蘇聯是讀書人的最高理想,但也沒有幾個人有這個福分。共產主義是天堂,但天堂誰也沒去過,根據列寧的話是“工業化加電氣化”,我們自己的土話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一個時期的主流思潮總是統治階級的思想,這是馬克思說的。我們當時對未來理想生活的想象大抵也就出不了這個範圍。

  時代周報:1981年赴美留學,你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時期,如何理解“美國夢”之說?

  唐翼明:我1981年到美國,當時的確有一種文化的震撼,就是英文裡說的“Cultureshock”,因為那時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實在太大了,從社會財富到社會制度,完全是兩個世界。

  那個時候開始常常聽到“美國夢”(Americandream),這個說法,也親身體驗到這個詞所包含的意義。我理解的“美國夢”有兩層意思,一層是泛指的,就是一般老百姓都可以生活得富裕而有尊嚴,沒有明顯的階級歧視和民族歧視,當時似乎只有美國基本上做到了,所以叫“美國夢”;另一層意思帶有一點特指性質,指一個人只要有志氣肯努力,就可以實現他的最大膽的野心和理想,比方說,一個窮人變成百萬富翁,一個默默無聞的人變成社會名流,一個青年學生變成諾獎得主,這樣的理想通常在別的地方很難實現,但在美國卻可以,而且的確有很多人做到了,所以叫“美國夢”。後一層意思在移民中特別流行,演繹出很多美麗浪漫的故事。

  我個人覺得,所謂“美國夢”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自由和機會均等。自由就是只要不犯法,你什麼事都可以做;機會均等就是人人都有機會,拼的是本事和勤奮,而不是其他非個人因素。當然這也只是相對地說,絕對的自由和絕對的均等在美國也是沒有的。

  時代周報:“美國夢”中有哪些觀念值得中國人深思或借鑒?

  唐翼明:人的尊嚴和機會均等兩方面最值得中國人借鑒。

  在美國,基本上大家都活得有尊嚴,不會覺得低人一等。在哥倫比亞大學校園裡,教授也好,清潔工也好,早上見了面都會互相打招呼,說一聲“Goodmorning”。中國那時才結束“文革”不久,“文革”中人們被分成“紅五類”、“黑五類”,這個“分子”、那個“分子”,所以我的感受特別深刻。

  中國有兩千年的專制王朝歷史,社會等級分明,人和人之間的平等是談不上的,上對下頤指氣使,下對上唯唯諾諾,這種惡劣的風氣在今天的社會並沒有消除,而是換了一種面貌出現,在某些時期甚至愈演愈烈。一個國家,如果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沒有尊嚴,就不可能是一個老百姓心情舒暢、幸福指數高、可稱為現代文明的國家。

  另外,機會均等我覺得非常重要,美國這一點做得比較好。我自己也有親身的體驗。

  作為一個剛從中國來的留學生,我完全憑自己的成績,第二年就拿到哥大最好的獎學金“PresidentFellowship”,一直拿了四年,直到寫博士論文為止,並且被選為東亞系的學生代表。可是我在國內1960年高中畢業時,參加全國統考,考試成績五科平均在95分以上,是武漢市的第一名,湖北省的第二名,就僅僅因為家庭出身不好,名落孫山,連一個專科學校都上不了。

  機會均等對一個國家極為重要,一方面治國以人才為本,機會均等是保證國家有真正可用的人才,真正的人才也都有用武之地,這樣國家才能興旺發達。另一方面,機會均等是促使社會階層流通而不至於僵化腐敗、活力充沛而不至於停滯衰老的重要保證,古人說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指通過機會均等的科舉考試保證傳統社會的階級流通和人才晉用。科舉制度在中國存在了一千四百多年,不是沒有道理,舊時的社會無論多麼腐敗,在科舉考試上一般來講還是清廉乾淨的。今天的中國雖然明顯的階級歧視沒有了,但是校園的官僚化、學術的腐敗、搞關係、開後門、送紅包等不正之風的泛濫,嚴重地破壞了機會均等的原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