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哪裡看懂俄國?

http://www.CRNTT.com   2014-03-22 14:08:12  


 
  蒙古人13世紀後的入侵與統治,為俄羅斯注入充分的“草原帝國”的政治血液。誠如麥金德所說:“新的游牧民族從蒙古來到了,北部森林帶的俄國作為蒙古欽察汗國或‘草原汗國’(the steppe)的屬國達兩個世紀之久。在歐洲的其餘部分迅速前進的時候,俄羅斯的發展卻因此而耽擱和延誤。”

  薩維茨基不諱言這段歷史,提出獨到的史觀:“沒有韃靼統治時期,就沒有俄羅斯”,俄羅斯不應該將蒙古對俄羅斯的統治看作是“韃靼的桎梏”,相反這是一個大熔爐,這個大熔爐鍛造了俄羅斯的精神。薩維茨基在《草原與定居生活方式》一文中提出了這個關鍵的命題。他說:古代蒙古精神的特點是疆土開拓精神,這在“俄羅斯占領和開發的土地面積中也是同樣的精神,同樣的大陸感受”。

  多少歲月過去,“韃靼”基因植入俄羅斯的血液,這個精神的核心就是國家主義。歐亞主義強調國家的作用,只有強大的權威才能使俄羅斯擺脫危機,熱切期望把一切歷史常量動員和恢復起來,實現歐亞主義的宏大目標。彼得羅夫強調:必須建立強大的“單一制的中央集權國家”,而且“它的領導者是獨裁者”。

三大支柱:東正教、集權、村社

  歐亞主義主張維護俄國歷史上的三大支柱——東正教、集權、村社。歐亞主義的宗教基礎是東正教。公元988年俄羅斯人接受了拜占庭東正教形式的基督教,這是一個崇尚集權模式,政教合一的宗教。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俄羅斯則以成為東正教直系繼承者而自傲。歐亞主義者認為,俄羅斯不僅是東正教的主體,還是基督教的支柱,其使命偉大而超級,旨在以神的名義把世界統合在大俄羅斯的周圍,以臻“四海皆兄弟”的聖域。彼得羅夫強調,切須恢復俄國的宗教機制,以“保障俄國道德價值國家建設、對內對外政策等等的優先方向”。

  歐亞主義理論建立在“俄羅斯——東方,歐洲——西方”這個思想規則之上。沒有這個規則,他們的理論就失去鮮活的價值。西方與東方,一個是“法制”的,一個是“道德”的,一個是“個人”的,一個是“社會”(農民社會主義)的,一切都處在兩元對立的狀態之中,秉持這種“對立”,不得絲毫鬆懈,是斯拉夫主義與歐亞主義的共同原則。

  即使像索爾仁尼琴這樣的人物,也強烈地體現出這樣的精神。他一面反對前蘇聯的模式,一面竭力否定容其避世的那個地方。他走的是第三條思想道路。他抱著強烈的俄羅斯民族意識,以堅定的否定態度抵制單純的模仿與崇拜。不管是在他的祖國,還是流亡異鄉,他都一身而兼三職:民粹主義者、斯拉夫主義者、歐亞主義者。他心中洋溢著濃鬱的平民崇拜主義、村社複歸主義與帝國復興主義的浪漫情懷,而這一切正與“大西洋主義”相悖。

  俄國農村歷來盛行村社的形式,土地平分、分配平均、集體生產是村社的基本原則,村社生產的極端低效性換得社會的高度穩定性,村社政治的高度組織化,讓其成為俄國統治的社會基盤。也就是這樣的原因,如此原始公社制度在沙皇的保護下,奇跡般地保留到20世紀,凝固成俄羅斯精神的重要思想元素——村社主義,成為民粹主義的精神支柱,也成為歐亞主義確定進路方針的國情依據。

  “私有化是對國有財產野蠻的分割,滿足了一小撮人的胃口和需要”,彼得羅夫認為,私有化正在對俄國的文明構成真正的威脅。他仇視當代俄羅斯出現的私有化浪潮,他疾呼:“比如看一下吧!國家財產違法私有化的主人們,俄羅斯金融業,掌控石油、天然氣、能源和大眾傳媒的寡頭們,還那些代表著俄羅斯‘文化’的人就足夠了,而再也不需要任何證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