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趙靈敏:為什麼中國用錢買不到好感?

http://www.CRNTT.com   2014-04-07 10:03:38  


 
  第三,中國政府在處理內政上的糟糕手段,使得對外的很多甜蜜的宣示缺乏說服力。此次台灣學生對服貿的抗議,很大程度上肇因於學生、民眾對中國的想象。這些想象當然有不理性和妖魔化的成分,但又確實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過去大陸政府的作為,日積月累之下,就成為難以打破的刻板印象。香港的情況也是如此,儘管人們從理性上承認香港經濟離不開自由行,但在“六四”、李旺陽等事件的背景下,港人已很難對中央政府的善意全盤接受。這種發自內心的不信任甚至恐懼,不是連戰、梁振英多訪問幾次北京就能化解的。

  過去30年中國經濟大躍進,官方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寄托在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上,而上層建築、信仰和價值觀領域則危機重重,乏善可陳,無論是儒家、共產主義、佛教還是基督教,都無法起到精神支撐的作用。至於官方津津樂道的“和諧”理念,在現實層面則淪為不惜代價地維穩和壓制不同意見,同樣缺乏感召力。在這種情況下,金錢就成了中國最能拿得出手和最得心應手的對外政策工具。不計回報地大把撒錢,很多人也覺得不妥,認為中國應該樹立讓世界認同的國家理念和價值觀。道理是沒錯的,只是在中國國內都沒有像樣的價值觀的情況下,你又如何指望它在海外能一夜之間變出這一套來?還有很多人指責中國政府對外凡事打哈哈,遇事不出頭,不能在國際上主持公道,但這同樣是中國在國內奉行的“穩定壓倒一切”政策的投射。一句話,中國政府在海外的所作所為,往往不過是其國內行為的延續而已。

  作者是中國資深媒體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