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歷史探究:中國古代不存在“農民起義”

http://www.CRNTT.com   2014-04-13 08:37:46  


錢穆先生及其名作《國史大綱》
 
  民變領袖起來“造反”,從來都不是為農民謀利益

  印象中,“農民起義”之目的,肯定是要為農民謀利益,要“均田免糧”的。但事實上,大多數人起事之初,所要謀求的都是個人富貴。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動員戍卒造反時,說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說明他們鼓動驛卒造反的承諾並非分田地,而是功名富貴。戍卒們非但沒有反抗地主階級的意思,反而願意追隨陳勝、吳廣打出的“公子扶蘇、項燕”的旗號。

  唐朝晚期的黃巢、王仙芝都是大鹽商,因走私販鹽而暴富。他們造反顯然不是為生活所迫,也沒有幫農民反抗地主的意思。王仙芝、黃巢在造反途中曾多次向唐朝政府請降,如879年,黃巢上書,請求封他為廣州節度使,但唐廷只同意給他一個四品小官,結果當然是沒能談妥。

  朱元璋出身赤貧,自己沒有土地耕種,連農民都不如。但是他投身“革命”的心思一點都不堅決。當同鄉湯和來信要他一同投奔濠州郭子興時,朱元璋去找朋友周德興商量,周鼓勵朱元璋參加。朱元璋依舊猶豫不決,直到皇覺寺被燒,他無處可去時,還是先去算了一卦後,才決定投奔郭子興。

  濠州當時五帥並立,按照吳晗《朱元璋傳》的說法,“軍糧攤派,孫德涯一夥主張當然該多派地主,貧苦農民連飯都吃不飽,再派糧不是要他們的命。郭子興卻有另一種主張,地主要少派些,橫竪地面上只有數得出的幾十家地主,派多了,地主吃不消,會逃跑。貧農小戶,雖然油水少,但是人數多,一家派一點,匯總起來就是一個大數目。”後來朱元璋站到郭子興一邊,顯然沒有為農民反對地主的想法。

  民變領袖在成聲勢後,雖然往往打出“均貧富”之類的旗號來招攬人心,但在他們自己來說,目的再單純不過,那就是推翻舊王朝,建立以自己集團為核心的新政權。群雄逐鹿為的是問鼎中原,而不是什麼“農民利益”。

從目的看,農民非為反抗地主,甚至是被裹脅“起義”

  帝制時代之中國,乃農業社會。故而農民必然在歷次民變中是主要參與者。但中國歷史上,地主與農民的界限並不分明,二者間的矛盾,也未如想象中那般尖銳。許多民變中,農民之所以加入,原因很複雜,甚至有被裹挾者,大多非為“反抗地主壓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