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思辨之宗大道之源:易經四大思維智慧

http://www.CRNTT.com   2014-05-29 13:37:06  


 
和合思維

  在看待事物的關係上,《易經》採用了和合的思維方式。不同要素間複雜的依存、交感和轉化關係即是和合,和合思維方式即是看到相關聯的事物在相互對立中相互交感、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的一種思維方法。

  《易經》中的“爻”有交錯、聯繫之意,《說文》中直接把“爻”解釋為“交”。八卦是由代表相反內涵的兩種符號交雜而成,其中蘊含著的兩端思維是和合思維的典型形式;《易經》每一卦都是按六爻構成的不同要素的交合,六十四卦代表著《易經》體系內互不重複、窮盡無遺的交合形式,足見和合思維是《易經》推衍的前提和根本。另外,在《易經》的卦象系統中,那些上下之間可發生交感的卦象則吉,如泰卦;相反,否卦因乾上坤下,天地不交感而不吉,否極泰來的吉慶態度就表達著對和合思維的肯定。

  《易經》的和合思維與西方對立統一的矛盾思維略有不同,它關照的對象不限於兩個,可以是一組要素群;並且它更看重不同要素間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依存。和合思維對後來各家學派的理論建構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儒家明確提出“和為貴”,主張在社會生活中用支持合作者的和合手段來成就自己的功名與品格。老子認為“知和曰常”,主張通過不爭、守弱的途徑實現與對立方的和樂相處。法家韓非也主張通過君主的權力運作實現“上下和調”的政治目標。中國人歷來認為“水至清則無魚”,認為“兼聽則明”,肯定異質要素與不同意見的積極作用。思想家和民眾的理念各不相同,但“貴和”卻是共同的思維原則。本世紀,我們倡導“和諧社會”,和合思維在當代治國實踐中仍然大放異彩。

變易思維

  《易經》以變動不居的思維看待世界,認為萬物的變易會體現在自身各卦象的推演過渡中,進而把認識和探求萬物的變易視為自己的基本旨歸。

  通過卦象的推演和體系的展開,《易經》表達了關於事物變易的基本思想:事物的變易源於內部要素的不同交合;變易要經歷一個漸漸積累的過程;變易超過一定限度,就會走向反面,等等。

  《易經》的變易思維對後人有不少的啟發和教益:正是感到了“亢龍有悔”“物極必反”的法則,孔子提出了中庸的處事方法,以防止“過猶不及”;老子主張以“知雄守雌”、堅守柔弱的方法,避免自身由強大走向毀滅;法家則用制度變革來應對社會生活的變易。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人們主張學識的“跬步之積”,認定保持德性之純要“防微杜漸”等,古老的變易思維在此得到了新的展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