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活在長沙“癌症街”

http://www.CRNTT.com   2014-06-03 12:09:05  


 
  嘉桐的清晨

  早上7點,王雪梅拎著暖水瓶走下旅館樓梯。她探身朝門外望了一眼,嘉桐街已在晨曦中醒來。

  果蔬販子的面包車剛剛發動,噴著灰黑的煙氣,在坑窪不平的路上一顛一簸地駛離,小攤老板則埋頭碼放著沾了水滴的新鮮蔬菜。早點攤被支到了路上,厚厚的白色水蒸氣不間斷地湧出來,遮住摞得比人還高的包子籠屜。早起勤快的女人已經洗好了衣裳,踮著腳尖往樓外的鐵欄杆上搭晾。

  王雪梅知道,明天,她將看不到這樣的光景了。這位58歲的婦女來自湖南衡陽,不久前被診斷出患有宮頸癌。排隊手術的人太多,她不得不在嘉桐街住了整整兩周,終於等到床位。隔天早晨,她看見的將是醫院走廊,這讓她又怕,又期待。

  “左邊住的,右邊住的,全是等床位的人!”王雪梅的大兒子說。他和弟弟先是陪母親去了衡陽市里的醫院,都說“治不了”,直到在長沙打工的同鄉告訴他們,省里的醫院好。

  在排隊掛號時,母子三人憑著口音,結識了好幾個衡陽老鄉。有人提到,“出了醫院大門左邊那條路,有房子”。

  說的便是嘉桐街。它地處湖南省3家頂級醫院的“包圍”中,緊鄰湖南省腫瘤醫院北大門,東邊是湘雅附三醫院,南邊是湖南省結核病醫院。一堵圍牆隔開腫瘤醫院和這條小街,醫院地勢高,街道地勢低。院牆腳下的一排大樹張開樹冠,一半陰影遮住醫院一塵不染的步道,一半陰影遮住嘉桐街污漬斑斑的水泥路。

  年過70的暨登航,退休前是腫瘤醫院腹部外科的醫生。如今,這位老人喜歡在嘉桐街入口無人照管的空地上種些自用的蔬菜。

  “這邊是魚塘,那邊是菜地。”暨登航蹲在地里,一邊剁草料一邊回憶嘉桐街的過去。2000年以前,腫瘤醫院西邊還是“西湖漁場”。漁場改造後,不少原來的居民便把房子租出去,因為“排個把月都住不進醫院去”,不少人看中了“家庭旅館”的商機。

  眼下,嘉桐街已經有了15家旅館。大的有二三十個房間,小的也有十來個,除了春節和炎熱不宜手術的酷暑季節,平時幾乎都是客滿。有的病人在這裡等候手術或其他治療,有的則在幾年間不斷回來、住下,做複查,或是接受放療和化療,療程結束,再回家去。一些手術完成但還沒拆線的病人也會住在這裡——醫院的床位太緊張了,不得不想出“家庭病房”的點子,人出去住,名字還掛在“住院”,每天到醫院檢查換藥打針即可。

  除了旅館,這裡的一切幾乎也都和腫瘤有關:診所、保健品店、假發鋪……街口還有一個推銷野生靈芝的小販,機動三輪車上堆滿咖啡色傘蓋的菌類,海報上寫著“絕殺癌細胞”。

  踏進嘉桐街的人,大多擁有一個大大的塑料袋,裡面是墨色的X光片,每張片子上,都會有陰影盤踞——腦部、胸部、腹部、腿部……大部分病人來自湖南和周邊省份的農村,有人是聽老鄉介紹,找到了嘉桐街,有人則是在醫院附近轉了幾圈後,自己摸進來的。就連醫生也提供這樣的建議:沒床位就等幾天吧,旁邊那條街能住。

  於是,這些老鄉、病友的命運在嘉桐街有了一個交點。

  隨著太陽的位置越來越高,房門紛紛打開。有人是單獨走出來的,有人是被攙扶著走出來的。他們慢慢地挪動腳步,朝著醫院的方向行進。

  陽光已經鋪滿了嘉桐街,早點鋪開始清洗用畢的碗筷。王雪梅坐在屋里拾掇行李,過一會兒,她也將在兒子的陪同下,走上那條通往醫院的小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