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被俄羅斯借重,中國如何應對?

http://www.CRNTT.com   2014-06-04 10:23:01  


 
  掙脫束縛?

  現在,當歐亞大陸北端再次出現自西向東的力量傳導,中方面對俄方橄欖枝,至少應當保持足夠的冷靜。在學術界,對俄羅斯的“借重”保持警惕的論調在中國並不鮮見。只是,這僅僅是對俄外交中的一面,它的另一面顯得更加重要。過去300多年的中國地緣史,教給中國人的不僅僅是同俄羅斯人打交道時的經驗教訓,更有中國開始同時面臨自東南海上和西北、北方地緣壓力導致嚴重戰略損失的教訓。經歷了這些之後,中國地緣戰略制定者絕不可能再讓自己重蹈腹背受敵的覆轍。

  由於海洋空間的戰略價值尚遠大於北方和西北的內陸,故此北京自然將西北和北方作為後方,必須北和俄羅斯,以鞏固中國的大後方,將地緣空間拓展的方向指向東南海洋。中俄全面戰略協作關係的最重要內涵也就寓於此。

  實際上,自中俄邊境走向穩定之後,中俄關係大框架基本沿著“鬥而不破”及至全面合作的主線在走,雙方對彼此關係的處理都非常謹慎。1969年珍寶島一戰之後,中俄關係跌入兩國邊境線基本固化後新時期的谷底,陳毅等中共四老帥立即開始向中央建議考慮向美國靠攏的可能性。從這裡可見,北京決策者在極力避免腹背受敵重演。但即便中蘇兩國在邊境上陳兵那段最危險時期,雙方也還是沒大打起來。自此之後,共同面對西方壓力的兩國開始走近,將兩國關係調整至極為符合當下國際戰略框架邏輯的狀態。中俄關係當下不僅是“抱團取暖”,甚至聯手對周邊地緣環境進行塑造,可謂其來有自。

  一方面認清俄羅斯外交的功利主義本質,另一方面又承認中俄關係在戰略大框架下保持緊密的必要性,北京的對俄戰略這些年基本上在遵守著這兩點進行。雙方關係的緊密無需贅言,中國在雙邊經濟合作、軍事合作和涉及中亞的地緣動作中基本上與俄保持“親兄弟明算賬”的策略,同時堅持將利益伸張的範圍保持在俄可接受程度之內。

  這樣一個大框架是思考未來中俄關係走勢的關鍵。只要中國還面臨西方地緣壓力,就不會溢出這一大框架。不過,當中俄力量反差加大,中國面對俄羅斯轉圜空間愈大,北京將可以在必須同時對俄和西方進行立場表述時取得更大自由。

  克里米亞問題上,中方立場表述一直持中立狀,但客觀上給了俄支持。這讓中國在這場地緣風波中較好地照顧了自己的核心利益,既安撫了俄,又沒有嚴重觸怒西方。只是,中國未來極可能會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屆時要扮演相應的國際社會領導者角色,再面對諸如逾越國際法的行為時,就不能和稀泥了。所以,對俄外交更講原則將是中國外交的一個課題。

  由於俄國力相對衰弱且愈發借重中國,中國沒有理由將自己的立場總與其進行捆綁。當然,中方仍會堅持中俄戰略合作的大框架,但中國會更多地謀求從這個框架中獲得利益而減少其對自己的束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