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新中國第一禁片《武訓傳》解禁始末

http://www.CRNTT.com   2014-06-25 13:29:55  


電影《武訓傳》劇照,趙丹扮演武訓
  中評社北京6月25日訊/武訓,清道光年間的山東貧苦農民,青年時因不識字吃盡苦頭,決心辦義學幫助窮苦孩子讀書識字,他終身未娶,依靠乞討、街頭賣藝、變賣田產,創辦三所義學。

  電影《武訓傳》的拍攝跨越了兩個時代。1949年之前,在戰火中的艱難起步,1949年後,在尚不明朗的政治話語中摸索行軍,經歷了長達七年的磨礪,終於得以上映。卻在上映的五個月內經歷了極好與極壞兩個評價的極端,並引發了開國第一場文化批判運動。本文為您解讀《武訓傳》是如何成為“新中國第一禁片”。

1949年前:陶行知努力推動“武訓”走上銀幕

  武訓,清道光年間的山東貧苦農民,青年時因不識字吃盡苦頭,決心辦義學幫助窮苦孩子讀書識字,他終身未娶,依靠乞討、街頭賣藝、變賣田產,創辦三所義學,免收學費,被傳為一時佳話。清政府賜其“義學正”、“樂善好施”的匾額並禦賜象徵最高榮譽的“黃馬褂”。山東衙門在其去世後修建武訓祠。民國後,武訓依然飽受推崇,蔣介石贊其“為人師表”,馮玉祥稱其為“千古奇丐”,全國上下修建了七十多所以武訓命名的學堂,還出現了以武訓為名的街道。

  陶行知是武訓最得力的傳播者,在多種場合提及武訓的事跡,鼓勵教育工作者將武訓視為榜樣,並且應該成為為全國人民所尊崇的楷模,在其親自編寫的教材《平民千字課》中,陶行知說:“武訓雖然死了,它的精神可是要活到千萬年的。如果我們個個都有武訓的精神,還怕國家不進步嗎?”

  正是在陶行知的竭力推動下,才有了電影《武訓傳》誕生的可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