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德國家族企業如何製造“富二代富三代富N代”?

http://www.CRNTT.com   2014-07-08 14:22:01  


  中評社北京7月8日訊/1999年至2005年,時任德國總理的施羅德針對社會福利制度進行改革,實行浮動工資。這項後來被證明在全球金融危機中救了德國一命的革新制度,與2300多年前、八千公里之外的中國商鞅變法的命運如出一轍—主政者下台,優良的制度卻得以保留。

  制度福利並非拯救德國經濟的唯一稻草,擁有超強凝聚力的德國勞動者支撐起了數以千計的中小企業。根據胡美爾(Wolfgang Hummel,柏林市(州)財政廳企業擔保、財政資助和產業開發處處長)先生提供的數字,這些占全國企業總數99.7%左右的中小家族企業(按德國標準:年均銷售額在2億歐元、雇傭人數在500人以下者即為中小企業),為政府貢獻了經濟總量的40.8%,同時吸納了全部就業人口的70.2%,德國首創的“雙元制教育”為國內提供了大量的熟練學徒工,其中有81.9%也由家族企業培養。

  我們有選擇地參觀了寶馬和CLAAS(科樂收)兩個家族企業。

  在丁戈爾芬的寶馬工廠,全自動化的流水生產線足以令任何一個參觀者激動到血脈賁張,帶領虎嗅君參觀的公關人士自豪地稱:從汽車外殼的衝壓成型,到車燈、收音機的裝配,再到最後一個螺釘的固定下線,全部在這幾座龐大的組裝車間完成。頻率固定的噴漆聲、靈活擺動的全自動機械焊接手臂,以及手工打磨完成的精致成品勞斯萊斯,或許會令參觀者一時以為誤入了一個自給自足的工業世界。

  不過事實遠非如此。

  在CLAAS的零部件倉庫,大型貨車穿梭在倉庫與停車場之間卸貨,這是德國大型企業中常有的繁忙景象。寶馬並未展示其零部件車間,但它和所有高品質與高效率兼具的德國企業一樣,相當多的優秀零部件也由技術精良的中小企業提供。 

  與日本企業那種一旦建立合作關係就“不拋棄、不放棄”的風格迥異,這些與德國大企業達成合作的中小型企業需要經過激烈競爭,並且為了保持優勢,不得不投入更多資金和技術進行研發和創新。大企業與政府樂見其成,並通常會提供配套解決方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