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郭震遠:台灣反服貿行動彰顯深水區之深

http://www.CRNTT.com   2014-07-08 00:56:34  


 
  1、台灣長期積累的政治、經濟、社會矛盾,以及由此導致的台灣民眾普遍的強烈不滿情緒,是引發反服貿行動的根本原因。

  自上一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台灣一直處於矛盾多發期。不停歇的政治惡鬥,既是台灣政治矛盾發展的結果,又促進了政治矛盾的廣泛化、深化;經濟轉型滯後和參與經濟全球化步伐遲緩,導致台灣經濟增長緩慢,已經由曾經的四小龍之首,淪為四小龍之尾,而且差距不斷加大;近二十年來,台灣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年輕人就業日益困難,收入顯著下降,等等。實際上,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三方面矛盾相互交織,已形成惡性循環。

  矛盾多發導致了台灣民眾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強烈的不滿。民眾曾對2008年5月的政黨輪替寄託很大希望,但由於馬英九當局執政能力不足,以及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台灣外部環境嚴重惡化,雖然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新時期,給台灣帶來新的重大機遇,但台灣經濟並未明顯改善,政治、社會矛盾也繼續加劇,台灣民眾的不滿情緒進一步激化。所以,台灣民眾的不滿情緒已經積累到十分嚴重的程度。僅2013年一年中,台灣就發生了由所謂“洪仲丘案”引發的“白衫軍運動”等五場較重大的社會運動,以及其它多次較小規模的行動。

  政治、經濟、社會矛盾積累、激化,民眾不滿情緒嚴重強化,是引發反服貿行動的最根本原因。同時,也是這場行動突發性和激烈性的決定性因素。3月16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議服貿協議,國民黨籍“召委”在藍綠“立委”纏鬥,無法正常審議的情況下,強行“30秒通過”,即成為反服貿行動的導火索,引發了這場行動。從這個意義上看,這一行動的發生甚至可以說具有一定偶然性,但台灣不斷發生重大社會運動則是必然的。應受到重視的還有,近年來在部分台灣民眾中,由於對大陸持續較快發展的疑慮,而產生的“懼中”、“反中”情緒,轉化為對兩岸關係發展的不滿情緒也在增強,並成為反服貿行動重要的、直接的基礎性因素。

  2、二十多年來,台灣民主化畸形發展,民粹思潮惡性膨脹,是引發反服貿行動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從上一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始,台灣啟動了所謂的民主化進程。二十多年來,台灣實現了兩次政黨輪替,因而被視為民主化成功的典範。但事實越來越清楚地顯示,台灣的民主化實際逐漸走上了畸形發展之路。主要表現有,在民主化進程中,人們的法治觀念卻迅速淡化,社會動盪、人們思想混亂日趨嚴重;作為民主化核心內涵的所謂代議制民主,尚未鞏固即明顯式微,政黨惡鬥導致“議會”長期無效空轉,等等。台灣在短短二十多年中,即由所謂威權政治轉型為所謂政黨政治的民主化進程,不可避免地將出現大量缺陷,但在這一進程中,一些政治勢力、政治人物出於私利,有意地宣揚、誤導,則不斷放大了這些缺陷的惡劣影響,從而導致了台灣民主化的畸形發展。

  台灣民主化的畸形發展,最明顯,也最集中地表現為民粹思潮在台灣的惡性膨脹。主要是,二十多年來,在台灣的民主化進程中,作為民主基礎的“民意”,無論其本身,還是台灣社會對其的認知,實際上都被逐漸地嚴重扭曲、異化。在台灣越來越頻繁地出現了,一些人自詡為民意的化身,動輒把自己個人或小集團的訴求作為民意,而且強加於大多數的其他人。最惡劣的是,如果公眾質疑不接受他們的訴求,這些自稱“公民”的人,就以街頭抗爭行為,甚至暴力行為強加於人。更嚴重的是,對於少數人的上述行徑,台灣社會卻越來越明顯的不以為非,反以為是。每當出現上述情況,台灣媒體鮮有譴責之聲,反而多有讚揚,而當局則息事寧人,一再退讓,致使玩弄民意的少數人有恃無恐,更為囂張。可以說,民粹思潮在台灣惡性膨脹,已達到極為嚴重的程度。

  反服貿行動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充分表現了民粹思潮惡性膨脹的最直接、最嚴重影響。反服貿行動一開始喊出的“反對黑箱操作”、“要求程式正義”等口號,明顯就是罔顧事實、違背常識煽動民眾情緒的民粹式口號,但確實發揮了煽動、集結人群、發動行動的作用,在95%以上參加者不知服貿協議是什麼的情況下,發動了反服貿行動。在行動過程中不斷提出的“公民不合作”、“先立法、再審議”、“退回服貿協議”、“重啟談判”等口號,同樣是典型的民粹式口號,發動了自稱五十萬人反服貿大遊行,一度沖進“行政院”,並佔據“立法院”二十四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