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金融:貨幣寬鬆的憂與解

http://www.CRNTT.com   2014-07-18 08:42:06  


 
  文章指出,以房地產為例,在過去幾年政府針對房地產投資和投機性需求(尤其在一線城市)採取了一系列嚴厲的調控措施,包括限購、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實行懲罰性貸款利率等。由於缺乏金融杠杆和准入條件,目前一線城市的投資、投機性需求基本被擠出了市場,剩下的需求大多為剛性需求,其價格上漲更多是由於房屋供給不足造成的,而非投資、投機性需求過度膨脹造成的。近期二、三線城市房價之所以出現下跌,主要原因是因為這些城市的商品房供給嚴重大於市場需求。因此,針對一線城市的房價上漲,根本的解決之道是:增加土地投放,加快房地產投資,增加房屋的有效供給(包括商品房和保障房)。在堅持既有房地產需求(尤其是投資、投機性需求)調控政策不放鬆的前提下,適度放鬆流動性不僅不會加重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泡沫,反而有助於抑制房價的過快上漲。理由是,適度放鬆流動性有助於提升房地產投資增速,增加房地產市場的有效供給。

  實際上,經濟中並不是所有價格快速上漲和規模快速擴張的領域都存在“泡沫”。相反,在很多情況下,價格的快速上漲和規模的迅速擴大可能是因“供應短缺”引起的。資金扎堆流入一些所謂“泡沫行業”,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這些行業還存在“超額利潤”,或者說還存在供應短缺現象,資金扎堆流入這些行業正是市場資源配置機制起作用的結果。對此,不應採取“堵”的辦法,而應採取“疏”的辦法,只有這樣,十八屆三中全會所倡導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因此,資金扎堆流向所謂“泡沫”行業,多數情況不僅不會導致經濟結構的惡化,反而有助於經濟結構的優化。

  至於前幾年超寬鬆貨幣政策下資金大量進入鋼鐵、電解鋁、水泥和光伏等產業,則主要是由於政府的結構調控政策缺位或失誤造成的:由於電價、污染對價定價過低,政府的產業補貼政策失當,結果導致上述行業過度膨脹。因此,將總量政策和結構政策對立起來的觀點是不對的。兩者不僅不存在對立,反而可能相互促進,因為只有在企業盈利能力和政府收入水平均得到明顯改善的情況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政策才可能更好地得到貫徹執行。

  國內許多學者在討論經濟問題時往往對總量問題和結構問題不加區分(通常將結構問題歸咎為總量問題)。比如,有學者認為,靠投資拉動、大量耗費資源來實現經濟增長的這樣一種經濟發展模式不能持續,理由是它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環境的嚴重破壞。而這實際上是一個結構問題:由於價格機制(包括資金的價格、資源的價格以及污染的價格)沒有完全理順,結果導致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環境的嚴重破壞。但大家很容易將它歸結為政府總量政策的失誤,認為這是因貨幣超發引起的。可以說,近兩年中國經濟之所以始終徘徊在通貨緊縮的邊緣而“不願”回頭,和上述錯誤觀念的影響有很大關係。

  擔心信貸擴張政策會導致產能的進一步過剩?

  文章認為,實際上,上述擔心大可不必。企業家都是聰明人,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他們不會盲目地向銀行申請貸款,用以擴大再生產。政府總擔心市場會犯傻,實是杞人憂天。新增的貨幣和信貸資金會優先流向消費、住房按揭、技術創新、節能環保、保障房和鐵路建設等受政府政策支持的領域,進而帶動整個工業部門產能利用率的改善。

  另外,可能還擔心其他一些方面。比如擔心總量擴張政策進一步推高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企業資產負債率上升的根本原因是企業盈利能力下降,而非企業負債增加。企業向銀行貸款,雖然負債增加了,但相應的,資產也會同量增加。分子分母同時加一個數,資產負債率雖短期會出現小幅上升,但貨幣的擴張和總需求的改善會導致企業盈利能力的改善,進而會導致資本金的增加和負債率的下降。因此,從中長期看,適度的總量擴張政策不僅不會導致企業資產負債率的上升,反而有助於其資產負債率的下降。

  又比如,擔心金融領域爆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產能過剩、經濟增速下滑和企業盈利能力下降是目前中國金融體系所面臨的最大金融風險。因此,適度的總量擴張政策不僅不會增加金融領域的系統性風險,相反,它是化解當前金融領域系統性風險的最有效的手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