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讀懂中國經濟數據

http://www.CRNTT.com   2014-07-30 09:22:34  


 
  在以後年份裡,這種情況變得相對好一些,但在某些年份也出現過類似的問題,只是程度上沒有差那麼多。舉例講,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從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出口大幅度下滑,記得是掉下來20%左右,對我們的出口產業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打擊。2007年電力消費增長率是14.4%,2008年降到5.6%;2007年鐵路貨運量的增長率是9%,2008年降到5.1%,2009年是0.9%。電力和貨運是和經濟增長關係最直接的兩個指標,雖然兩者都出現了大幅度增長率下滑,但2008年的經濟增長率仍然保持在9.6%,2009年是9.2%。在我看來這兩年的數據也是偏高的,不太真實。

  我們發現,分析增長數據似乎存在這樣一個規律:當經濟過熱的時候,實物增長率通常非常高,而GDP的增長率的上升相對緩和。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一些實物數據增長率有大幅度下降,而GDP的增長率下降的幅度相對比較小。讓人感覺我們的統計部門在統計的時候,似乎是做了某種平滑處理,上漲的時候往下修一修,下跌的時候往上修一修,這個處理方式是有益還是無益的呢?我看是無益的。當數據出現大幅度跳動的時候,我們的統計分析人員有時候可能確實很難判斷究竟是數據誤差,還是實際情況真的發生了大幅度變動,於是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把它當做數據誤差來進行修正。但是不排除有另外一個可能性,我們統計部門的工作人員也面臨行政上的壓力。

  1998年朱鎔基總理提出目標的是8%,如果當年統計出來增長率是3%、4%,會很難看。國家統計局一直在對統計數據做“擠水分”的工作,擠的時候就存在一些人為因素的空間,有的時候多擠一點,有的時候少擠一點。這就可能導致前面說的結果。如果存在這種情況,領導人當時可能會高興一點,統計部門的壓力也會輕一點,但對經濟決策是很不利的。在數據不真實的情況下,政府領導人容易做出不正確的決策,而這種不正確的決策容易導致國民經濟本身蒙受損失。當然,我們不能把板子都打在統計部門身上,根本原因是某些各級領導人存在過度追求GDP發展的政績觀,這就跟我們的政績指標、考核體系有關。如果考核的東西都和GDP有關,事實上就是在鼓勵各級政府追求GDP,有時候甚至是不惜手段,用不正確的手段來虛報數據等等。

  我們一直在講政府職能轉變,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也做了很多改變,雖然GDP已經不是唯一的考核指標,但是很多考核指標仍然和GDP有密切的聯繫。比如說要看你的投資,看你的城市化率,看你就業的情況,多看一些指標應該說有所改進,但是這些指標有很多和GDP有關,投資是直接和GDP相關的,城市化率的存量很難一下子改變,每年城市化率提高多少也是和經濟增長相關的一個指標。還有短期的就業也同GDP相關。所以現在地方政府的激勵機制仍然沒有根本的改變,還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1.關於工業增加值的統計

  在統計裡面有兩個不同的工業增加值指標。工業統計中有工業增加值,GDP核算也有工業增加值,前者增長率通常比後者高2-3個百分點。原因在哪?在我看來恐怕還是一個擠不擠水份的問題。工業統計中的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基本上是從地方各級取得數據的匯總,而GDP中的工業增加值這部分,它的增長率是經過了所謂“擠水份”,因此就造成了兩個指標的差別。

  這個表裡面可以看到,從2007年-2013年GDP核算數中的工業增加值增長率,比工業統計的工業增加值增長率要低2-3個百分點。2007年按照GDP核算,工業增加值增長了14.9%,按照工業統計數增加了18.5%,相差明顯。現在來看兩者的差別小了一些,2013年GDP核算工業增加值增長率是7.8%,工業統計增加值增長率是9.7%,但兩者之間還是有明顯差別的。比較而言,我還是更相信GDP核算的工業增長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