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重溫楊小凱當年對轉型的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4-08-02 10:28:09  


 
  楊小凱認為,落後國家由於發展遲緩,所以有很多東西可以模仿發達國家,他認為這種模仿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模仿制度,另一種是模仿技術和工業化的模式。由於是後發國家,所以可以在沒有基礎制度的情況下,通過技術的模仿實現快速的發展。但是他認為這是一個“詛咒”。為什麼呢?他認為,落後國家由於模仿空間很大,所以可以在沒有很好的制度條件下,通過對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的模仿,來取得發達國家必須建立在一定制度下才能取得的成就。由於這種巨大的空間,就導致很多後進國家,只重視模仿生產模式、管理模式和技術模式,而不會去認真進行這個國家制度層面的改造。這樣,雖然可以短期內取得非常好的發展,但是由於沒有制度變遷,它會給長期發展帶來非常巨大的隱患,甚至會造成長期發展的失敗。

  他實際上是在提醒,後進國家在整個現代化轉型的模式當中,不僅僅是發展生產的問題,同時也需要有相應的制度變遷。

  說來也非常有意思,楊小凱是在經濟的發展層面提出這個想法。而這些年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也有些類似。我一直在關心和探尋的問題是:軸心文明國家現代化轉型及其困境。

  19世紀50年代後,全世界都進入了各大文明國家紛紛以西方的現代社會作為自己學習對象的時期,都開始自強運動以對抗全球化衝擊的過程。嚴格來講中國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後開啟了這個過程。

  隨著西方堅船利炮對中國的挑戰,整個西方的文化也開始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挑戰。最近兩百年的歷史,實際就是西方的文明不斷衝擊傳統的東方文明,而東方文明不斷地在這種挑戰下去應對的過程。這個過程為什麼一波三折?問題的難點在哪裡?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我們在西方現代文明的挑戰下要逐步進入一個全球化的過程,這個難點就在於,我們要學習西方的經濟制度等等,但是在這個前提之下,首先要解決的是,學習現代制度必須在觀念上確定它的正當性。

  傳統文明的國家,特別是軸心文明的國家,有自己成熟的價值系統和價值觀,才得以成為軸心文明。而這種軸心文明是在它自己的道路上單向演進的。那麼要向西方學習,融入全球化進程,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即現代的價值系統和傳統的終極關懷之間產生了衝突。因為人們首先要問,我為什麼要學習這些東西?為什麼這個制度是正當的?確認我們學習對象的正當性,是解決學習問題最重要的前提。不同的非西方軸心文明國家有著自身正當性的最終標準,這種標準與西方的價值傳統肯定有不一致的地方甚至有非常強烈的衝突。

  西方的現代化進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從14世紀的文藝復興到15世紀的啟蒙運動,到16世紀的宗教改革,到17世紀的產業革命。這個長達400多年的漫長歷史過程,形成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價值觀。特別是基督教新教的出現,對人類文明的演進產生了巨大影響。我們把這種基督教文明的影響,確定為兩個基本的東西:第一是終極關懷和工具理性的分離;第二是個人的自由和權利形成對整個社會正義的最終評價標準。這兩條非常重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