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同盟體系的裂痕與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4-08-14 10:20:49  


 
  同盟戰略的思維困境

  從廣義上說,美國的同盟體系涵蓋了全球近60個國家,但與美國正式簽訂同盟條約的對象只有7個,分別是北約、英國、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泰國。雖然沒有人懷疑美國與以色列之間事實上的同盟關係,但決定美國未來同盟戰略走向的地區無疑還是歐洲和亞太。

  奧巴馬曾把同盟體系作為美國權力的“倍增器”。可以想見,美國將繼續強化、升級同盟體系。但如今,美國在歐洲和亞太的同盟體系都不同程度出現問題。在北約“進化”為帶有“後現代”色彩的安全合作機制時,歐洲卻出現了傳統安全威脅。當美國想把亞太同盟體系升級為贏得大國競爭的工具時,亞太格局又不具備涇渭分明的冷戰式對抗的條件。

  美國學者斯蒂芬·沃爾特在《同盟的維持與解體》一文中指出,同盟解體的原因有三:威脅認知變化、可信度降低以及國內政治變化。從美國的歐洲和亞太同盟體系來看,這3點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雖然俄羅斯在東歐有軍事冒險行為,但這本質上屬於蘇聯解體的“餘波”,歐洲大陸不具備出現大規模軍事對抗和重新陷入冷戰的可能性。這是歐洲改變威脅認知的根本原因。無論在歐洲還是亞太,奧巴馬出訪都不忘重申美國對盟國的安全承諾,這本身就反映了美國作為同盟體系主導國可信度在下降。對波蘭來說,奧巴馬今年6月訪問華沙時的安全承諾,肯定不如向波蘭派駐一個美國空降師來得可靠。

  目前學術上對同盟並沒有確定的定義,但都包含安全互助和武力使用。由此可見,同盟本質上具有排他性、對抗性的特點。美國的同盟體系面臨困境的深層次原因,在於用本質上排他性的制度安排,去解決需要包容性才能解決的問題。這一點在亞太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無論是輻軸體系、三邊同盟,還是沒有簽訂盟約的安全“合作夥伴關係”,都具有排他性的特點。美國升級同盟並不順暢,根本原因還在於排他性的制度安排與東亞區域融合的趨勢不完全合拍。中美之間真正的建設性關係,肯定不會是以兩國背後的軍事同盟做支撐。

  捷克文學家米蘭·昆德拉說“人們被囚禁於後的牆是由詩歌築就的”。美國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同盟締造者,不能簡單地說美國打造的同盟體系是好還是壞,對其進行道德評判更不可取。但不可否認,二戰後美國的聯盟史,折射了西方文明中“形而上的道德感”。民主和平論、霸權穩定論,都是這種“道德感”的具體體現。在全球化時代,“同盟”這個概念似乎也成了“詩歌”,構築了禁錮西方人思維的牆。捷克前總統哈維爾在1996年的一次演講中說,西方應該承認有超越西方價值觀的價值觀存在,應該找到與其他文化中共同的東西。“西方應該與其他文明一道,尋找那些指引我們前進的共同的、最低的道德標準。”這裡的“最低道德標準”是什麼目前還沒有答案,但肯定不是締造排他性的同盟。

  作者:雷 墨   來源:南風窗 日期:2014-08-1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