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日本人沒聽說過地溝油 | |
http://www.CRNTT.com 2014-09-16 10:57:14 |
台灣最早有報道的餿水油事件是曝光於1985年,地溝油源自60年代的日本一說並無實證,純屬道聽途說 地溝油在台灣被稱為餿水油,有台灣媒體稱其起源於60年代,日本的無良商家將餿水油販賣至台灣,但這種說法並無公開記錄證實,媒體上具體的描述也互相矛盾,比如有稱"當時日本管制嚴厲,餿水油賣不出去,只能偷偷賣到台灣的市場",還有稱"60年代日本其實也出現過餿水油,後來才靠監管杜絕出現"。事實上根據台灣聯合報整理的毒油事件表,台灣第一起餿水油事件曝光於1985年,當時的德泰油行用養豬餿水提煉食用油的做法持續了十年,餿水油大量流入餐飲業而引起全島震動。 日本在60年代末的確發生過食用油安全事故,但屬於生產環節誤混入化學物質,跟製造地溝油毫無關係 如果深究一下"餿水油起源日本說",的確能查到日本60年代末發生過一起嚴重的食用油安全事故,當時一家工廠在加工米糠油時不慎混入了化學有毒物質多氯聯苯,造成上萬人中毒。時隔11年之後,台灣也發生了一模一樣的事故,而1979年這起米糠油中毒事件也是台灣有記錄最早的食用油安全事件。但這兩起事故都是生產環節出現的事故,並非屬於地溝油的概念,即有意將非食用物質再加工回流。因此無論是"地溝油是日本賣到台灣"一說,還是"日本60年代也有過地溝油"一說都無實證,純屬道聽途說。 實際上,日語本身就沒有"地溝油"的概念,這個詞還是從中文引進的。按日本法律規定,廢棄食用油必須作統一回收,不可能再被食用 事實上,日語裡本身也不存在"地溝油"這個概念,這個詞還是根據中文對應翻譯為"下水道油"。根據日本1970年制定的《廢棄物處理法》,使用完的食用油都屬於廢棄物,要統一回收處理,以前一直是焚燒填埋,但近年來廢棄油的循環使用成了大課題。據農林水產省的資料統計,2013年日本全國共消費了229萬噸食用油,產生了約45萬噸廢棄食用油,其中35萬噸來自餐飲等食品加工業,當中85%左右都被加工成飼料、肥皂、塗料、油漆、鍋爐燃料及生物柴油燃料等,實現能源再利用。 這類廢棄油再加工項目通常還被當地政府作為扶持殘障人士再就業的福利安排,比如2011年,鬆山市開展廢食用油再資源化事業,其資源回收、搬運等工作都由當地16家殘障人士團體負責,當地政府還為其提供一定的資金補助。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