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葛劍雄:如何建構統一比統一重要

http://www.CRNTT.com   2014-09-21 10:39:02  


 
  葛劍雄:其實現在人的“統一觀”並不是一開始的統一觀念,基本上它只是存在於狹義的中國範圍裡。比如說孔子時代強調“夷夏之辨”,“統一”實際上是指統一夏,而不是指統一夷。後來統一往往有王朝自己本身的地方,比如漢朝從來沒統一匈奴,甚至匈奴投降以後還“天子不臣”,把它的位置放在諸侯之上。歷史上,所謂的“大一統”往往是不包括周邊那些少數民族地區的,即使到了清朝初年,好多少數民族地區都還沒改土歸流,對清王朝來說,少數民族只要服從就行。一般人認為的“大一統”觀念,並不符合當初歷史上的事實。但是另一方面,中國歷來就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都是我的,要統一你都是可以的,而且都是應該的,只是條件還不具備或者說沒有必要,因為你們還太落後、沒有開化還不配做我的臣民。

  這兩方面其實反映在統一的矛盾上面,比如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大多數歷史書都說,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這其實不符合史實,宋朝統一的地方只是中原,沒有包括唐朝的全部。連傳統的中原都沒有能完全統一,譬如今天的北京,成了遼朝的南京。又比如我們今天講中國文化,很多人頭腦裡是不包括其他文化的,認為中國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實際還是局限於華夏(漢族)文化。我們歷來所謂“大一統”的觀念,從本質上講只是華夏地區,只是漢族地區,並不是真正的大一統。另一方面又錯誤地把整個天下都認為是應該由我來統治,我是天下的共主,古代中國的“大一統”就是這樣一種矛盾的觀念。

  搜狐文化:“統一”從制度上看有哪些好處?從文化上看有哪些隱患?

  葛劍雄:統一的一個好處是有利於抵禦外敵。歷史上中原地區多數時期因統一形成一股巨大的能力,北方的游牧民族,最早的匈奴,以後的女真、蒙古,平時騷擾你一下,中原王朝足以對付。即使大舉入侵,也能以舉國之力抵抗。明朝長城防線上住了幾十萬軍隊,糧食基本都是南方來的,全部的力量用在防禦,如果分裂,這種情況就不大可能實現。在少數民族看來,要滅掉一個中原的朝代不是那麼容易的,一般僅滿足於獲得財富和人力。還有,在這個過程中間,由於中原長期是統一的,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文化,最後那些軍事上的征服者都成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蒙古人進來了最後蒙古人接受了中原傳統文化,滿族進來了,滿族人被中原文化征服了,以後完全把自己看成是中國文化的繼承人了。我們講中國的歷史是延續的,原因在哪裡?就是因為早就形成了這麼一個統一的核心。 

  第二,統一以後可以形成強大的力量來抵禦自然災害。中國這個國家的氣侯和世界上其他大國相比是比較差的,中國的東部、中部主要受季風氣候影響,歷史上東部不是大水就是旱,幾乎沒有一年沒有災。和同緯度的其他城市相比,中國城市夏天比別的城市熱,冬天比人家冷,你看英國的倫敦比哈爾濱還北,但是冬天一般不會超過零下5度,夏天20多度,30度都是很少。為什麼中國能夠支撐下來沒有像某些民族那樣因為特大自然災害劫難而分崩離析?就是因為中國中原部分統一了,統一以後就具備以豐補欠、在大範圍內調劑的條件,整個國家可以達到平衡,實現自給自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