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奧巴馬的外交決策小圈子

http://www.CRNTT.com   2014-10-13 10:06:35  


 
  奧巴馬的小圈子

  無論理想還是現實,賴斯們組成的小圈子構成了奧巴馬外交決策的關鍵環節。按照前防長羅伯特·蓋茨的回憶,很多時候是在小圈子已拿出決策之後,奧巴馬才會請希拉里、蓋茨等人來討論,甚至直接要求他們為決策背書,放棄異議、對外表態一致。

  自新政時期總統獨立辦事機構建立以來,特別是杜魯門時代設置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之後,總統外交決策的小圈子也算是華府常態,但為什麼蓋茨還會如此抱怨呢?如果說蓋茨的非議可以解釋為黨派偏見,那麼希拉里的微詞更一針見血:他們是“下一代人”。換言之,奧巴馬的“小圈子”是老一代資深政客不入眼的小年輕們:他們認同、崇拜並追隨奧巴馬,又恰好具有一些專業積累,是這些而非豐富的經驗成為進入小圈子的關鍵門檻。

  毫無外交經驗和根基的奧巴馬闖入華府至今,在對外決策團隊中事實上劃出了極為涇渭分明的年齡與資歷界限。以2014年為計算點,53歲的奧巴馬過去6年中的兩位國務卿平均69歲、3位國防部長平均70.2歲,而所謂“小圈子”中的這5人則平均僅為43.4歲。這就是說,奧巴馬將父輩留在行政職位上,利用這些人的資深證明決策的正當性與正確性,又將自己的“門客”們攏到身邊,最徹底地貫徹自己的偏好。這種選擇,幾乎打破了以往總統政治中前朝老臣“回鍋”的慣例,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謀求改變的奧巴馬自始至終對華府的不信任,他必須選擇一些與歷史、與傳統割裂的人。

  “下一代”的小圈子為奧巴馬帶來舒適度的同時,也招致了“業餘”的詬病,甚至有觀點將其視為美國外交決策圈資質降低的首要指標。小圈子的成長年代基本與奧巴馬相似,出生在越戰中後期甚至越戰之後,成長於冷戰時代後期,90年代或新世紀頭10年才正式進入職場,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反恐戰爭和金融危機。這些背景至少導致了一些後果。其一,閱歷與經驗的有限,可能令他們更多傾向於理想主義的改變,一旦失敗又會回落到現實的考量,導致政策的反覆與不延續。其二,對越戰印象的模糊和對中東事務的過度熟悉,導致他們對美國外交決策具有極度的失衡之感,會有動機謀求平衡,而金融危機與相對衰落顯然加劇了他們對亞太地區的重視度。其三,恐怖威脅和反恐泥潭的主觀痛苦印象令他們陷入決策的兩難,他們更為了解中東局勢的不可控性,並往往只做出一些試探性的漸進決策。其四,對冷戰的零星記憶和對中美建交35年來起伏的切身經歷,促使他們在對華決策中注重維持底線常態,不跌入冷戰谷底的同時,期待從中美關係中實現美國訴求。

  在缺乏歷史參照物的情況下,人們無法驗證奧巴馬小圈子的外交決策是否真的“業餘”。但可以肯定的是,奧巴馬至少將民主黨外交專才儲備的代際更迭進行了提速,40多歲平均年齡的小圈子成員在奧巴馬政府8年經驗的積累之後,極可能在未來20年的美國外交舞台上繼續扮演某種角色。當然,前提是不要再出現一個“奧巴馬”和他的“小圈子”。

  作者:刁大明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來源:南風窗 日期:2014-10-1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