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趙靈敏:誰是香港民主的敵人?

http://www.CRNTT.com   2014-11-03 09:43:57  


 
妥協是對方責任

  學生在其中一馬當先、處於事實上的主導地位的情況,則強化了占領運動的激進和不妥協色彩。這是因為學生的生活由父母或社會供養,不需要在社會上謀生,對世界的紛繁複雜缺乏足夠認識,以為一切都很容易,只是你們大人不願意做而已。學生的好處是處境超然,滿腔熱情,沒有複雜的利益算計;壞處是脫離實際,喜歡提出一些在道理上無比正確、讓人無從反駁、但在現實中卻完全沒有操作性的高調理念,事事要去到盡。

  正因他們貌似是占理的,因此總認為自己沒錯,妥協是對方的責任,因此由學生主導的運動,最終往往是一拍兩散,以悲劇收場。應該說,這也是過去一百多年裡,中國革命史上的普遍現象,中國人在現代化道路上經歷很多的艱難跌宕,也都與此有關。

  香港占領者的激進和自以為是,已產生一系列讓人擔憂的後果,並在很大程度上堵塞了香港民主的前路。

  首先是惡化了和北京的關係。香港回歸17年以來,中國中央政府在香港問題上的政策和策略,不能算是很成功,但在香港的民主發展問題上,並沒有太大過失。事實上,《中英聯合聲明》並沒提到普選,全國人大1990年4月通過的《香港基本法》第一次規定行政長官選舉最終達致普選。回歸後,選舉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從400人擴大到800人,再擴大到1200人,這些人有的也是由所在界別一人一票選出的。2007年,中央政府同意香港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從整體脈絡來看,香港民主確實在往前走,而很多關鍵進展是中央政府主動提議的,因此才有“中央才是香港最大的民主派”之說。

  反對派僅僅因為此次方案沒有一步到位,達到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化普選標準,就將中央政府定義為民主的敵人,將雙方在民主發展速度和方式上的分歧,上綱上線為民主與專制的分歧,並發動占領運動。這種做法激化了矛盾,使得北京在一定程度上,已改變回歸17年來對香港無限遷就和支持的態度。

  過去,無論是CEPA、自由行或人民幣離岸中心,北京對香港可謂有求必應;在董建華下台、23條立法和國民教育問題上,也做過大幅度讓步。這樣做的目的,一是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二是爭取人心回歸。然而因地鐵吃東西、搶購奶粉等問題,香港一些人公然將大陸人稱為“蝗蟲”,“支那豬”;中央政府一系列挺港惠港措施和特殊待遇,不但沒獲好感,反而遭到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和詆毀;再加上香港反對派背後若隱若現的西方勢力的影子,都使得北京開始更多從國家安全與主權的高度審視香港問題,不再滿腔熱情地去支持、兜底,而開始冷眼旁觀。在北京眼裡,香港已不再是必須另眼相看、寵愛有加的上賓,而是一個不知好歹、不知天高地厚的壞孩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