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新常態特征體現發展經濟學要義

http://www.CRNTT.com   2014-12-15 08:57:10  


  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訊/12月11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會議認為,科學認識當前形勢,準確研判未來走勢,必須歷史地、辯證地認識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

  新京報發表社論表示,在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及新常態後,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首次在公報中出現“新常態”一詞,而且還結合當前經濟形勢,首次對“新常態”一詞作了九大特征的系統闡述。其中包括消費需求的變化、投資需求的變化、出口和國際收支的變化、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的變化、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的變化等等。

  只要細加研讀,就會明確感知到,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新常態的系統闡述,不僅極其符合發展經濟學的理念,而且牢牢把握住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這一現實。在經濟增速面臨勻速下滑的過程中,中國經濟的各個層面,不僅應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而且還應通過積極的轉變,為中國經濟下一階段的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矗

  文章分析,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九大特征,僅以列為前兩大特征的消費需求變化和投資需求變化為例,應該說,極其符合中國經濟正在發生的趨勢性變化。

  以消費需求的變化為例。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列為經濟新常態的第一大特征。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消費需求,是以衣食等生活必需品和家電等耐用品消費為主導的,而在居民收入提升、尤其是福利保障逐步完善之後,這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新一輪以養身保艦教育培訓以及汽車等大件為主的消費將會大幅上升。而對這一趨勢的合理引導,不僅可以提振中國經濟的內需,而且可以促進中國傳統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再以投資需求的變化為例。在中國投資拉動邊際效益遞減、地方債務持續企高不下時,一是投資方向需要轉軌,大規模的造城運動不再,通過“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則可起到投資產出事半功倍之效,而對“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的投資,則可以避免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的煩惱;二是投資主體構成需要轉軌,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例,我們絕大多數投資都是行政主導型的,今後將會啟動PPP模式公私合營,以此不但可以相對緩解中國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而且可以大幅提升中國公共項目投資和運營的效率。

  文章指出,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系統闡述,為中國經濟下一階段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知易行難,正如本屆會議所強調的“依靠促改革調結構”,希望各級政府繼續不懈推進深化改革,從根本上激活中國經濟的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