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西方和俄羅斯各自在糾結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4-12-31 09:45:47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歐洲國家普遍對這場危機不堪其擾的背景下於8月23日訪問了基輔,規勸波羅申科在克里米亞和東部二州的問題上展現靈活性。雖然德國原則上仍站在烏克蘭一邊,這一動作卻使得默克爾的角色在邏輯上已經類似於“慕尼黑陰謀”中的張伯倫和達拉第,而克里米亞則早已被國際媒體比作蘇台德區。此中區別只在於一點:希特勒侵略前,英法兩國對捷克負有盟約義務,而如今西方卻並不對烏克蘭負有這種責任,2008年對格魯吉亞同樣如此。
 
  西方對烏克蘭危機“隔岸觀火”,縱容了危機的惡化。用公投來決定是否獨立並加入俄羅斯的決定,是克里米亞議會在30名“不明身份”武裝人員劫持議會大樓後做出的,而且整個公投過程都在此類武裝人員參與下進行。雖然很難說武裝人員的存在壓制了真實的克里米亞民意,但它畢竟為公投的合法性打上了問號。而且,烏克蘭獨立後克里米亞半島一直存在獨立傾向,卻未能成功,此番俄羅斯發力它便迅速獨立。俄羅斯還將其收入囊中,創下冷戰後為數不多的吞並他國領土的先例。
 
  但歐美選擇了綏靖和軟制裁。奧巴馬3月接受採訪時坦承,華盛頓對莫斯科束手無策。但實際上他的潛台詞是,美國不會理會俄羅斯的胡鬧,也不會下血本幫助烏克蘭。歐美顯然在綏靖俄羅斯,只不過這種綏靖無法與二戰前英法對納粹德國的妥協等量齊觀。當從荷蘭出發的馬航班機在烏東部上空被擊落、“俄羅斯潛艇”的跡象出現在瑞典海域、法國石油巨頭猝死莫斯科機場等意外事件紛至,歐美的輿情就給俄羅斯貼上了疑似始作俑者的標簽。而10月末歐洲8國及北約緊急攔截26架逼近不同國家領空的俄羅斯戰機,更是將這種不信任暴露無遺。
 
  普京的乏力
 
  當面對希特勒之流時,西方都有足夠的擔心作為理由來讓他們採取“割肉飼虎”式的綏靖政策,或是奉行絕地反擊的“杜魯門主義”。但是,普京的俄羅斯卻沒有能力讓西方產生制度面臨存亡威脅的恐懼感。
 
  2014年9月初,奧巴馬剛在塔林放出了北約將保衛波羅的海三國的承諾,俄方武裝人員就上演了一出“跨境至愛沙尼亞抓人”的好戲,其間手榴彈爆炸引發的硝煙讓愛邊境百姓恐慌地以為戰爭又打響了。這種恐慌也體現在9月19日烏克蘭、波蘭、立陶宛三國防長簽署的組建聯合武裝的協議上。然而,對於更廣大範圍的國家來說,這次越境襲擊及其後續動作可能引起的是天然氣斷供、貿易利益的部分喪失、國家聯盟關係中的責任義務履行等,這些都無法直接引發存亡之憂。
 
  對當下國際體系來說,俄羅斯所能帶來的最大威脅或許在於它的核武庫。但是,對於經歷過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而且在1985年的日內瓦收獲了“核戰爭中沒有贏家”這一美蘇共識的世界來說,普京及其將軍們動輒拿核武器說事的動作最多也就是給國內民眾提氣的“漂亮話”。當然,說到核武器,不得不說俄侵占烏克蘭領土確實給國際核體制帶來了潛在影響。因為蘇聯解體之際烏克蘭主動放棄了存留於自己境內的蘇聯核武器,並換得幾大國對自己進行安全保護的《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雖然這一承諾並不具法律約束力,但眼下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受侵犯透露出一個信號:主動放棄核武器的落得個悲慘下場,主動擁核的卻至今堅挺。這對國際核體制自然是一種動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