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新加坡學者:政治大較量 東亞自由貿易談判

http://www.CRNTT.com   2015-01-01 00:20:56  


 
  以中日韓自貿談判為例,雖然這三國在經濟上都有加快整合的客觀需求,但政治上的互不信任和歷史、領土等問題長期阻礙了東北亞自貿區的談判。2012年本是中日關係惡化、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的一年,本來在這樣的形勢下並不具備開啟三國自貿區談判的政治氣候,然而,TPP的進展客觀上激勵了三國、尤其是中國的決策者下定決心,開啟前景不明的自貿談判。由於日本和中、韓兩國在歷史和領土上的問題嚴重干擾了三方的經濟談判,中、韓兩國決定率先在雙邊談判中取得突破。如果中韓確實能在2014年底達成自貿協議,那麼日本將在中日韓三國經濟互動中陷入被動,韓國一些和日本有競爭關係的電子、汽車等產業將在中國有更大優勢。然而,這種情況也可能刺激日本在和美國的TPP談判中採取更為合作和妥協的姿態,從而促成TPP取得進展。經濟上不斷崛起的中國目前有意打破這種僵局,希望率先與韓國之間在自貿區問題上取得進展。不僅如此,中國還希望盡力推動東盟(亞細安)10國發起的RCEP談判,這一自貿協定不僅包括中、日、韓和東南亞各國,而且還涵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等鄰近亞太經濟體。在美國力推TPP談判(中國目前沒有參與其中)的同時,中國明顯加快了和周邊經濟體自貿談判和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步伐。

       中國對東盟經濟戰略引發美式反彈

  在這輪令人眼花繚亂的地區經貿談判過程中,東南亞地區始終是各方關注並積極爭取的主要談判對象之一。這不僅是因為這一地區的經濟成長在世界經濟低迷的形勢下表現搶眼,更是因為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國際舞台上的超級選手正在這裡擺下一盤爭奪影響力的棋局。

  美國近年來提出的“重返亞太”戰略,媒體和專家往往將其解讀為在軍事上和安全上遏制中國崛起的新手段,然而深入分析其出台的背景,是和美國有感中國最近二十年對東盟的經濟戰略大獲成功以及自身在這一地區的經濟影響力下降密切相關的。自二戰以來,東南亞地區就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自然資源豐富和人口眾多而不時成為國際政治舞台令人關注的焦點地區,並成為一些大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90年代初冷戰結束以後,中國對東南亞政策發生重大轉變,1990年與印尼恢復外交關係並與新加坡建交,與此同時,中國和越南的關係正常化進程也在快速發展,意識形態逐步淡出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外交關係。隨後,中國在兩件事上改變了東南亞國家對中國崛起的部分疑慮,一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後,中國政府在東南亞經濟遭遇重創時表示人民幣不貶值;二是2002年中國與東盟啟動了自由貿易區的談判並且進展迅速,到了2010年1月,雙方正式啟動這一擁有19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僅啟動元年,雙邊貿易額就飆升4成。此外,雙方人員、文化往來日益頻繁,連接中國內地與東南亞各國的國際鐵路、公路網也有較快進展,金融合作日趨深入,人民幣在東南亞地區的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