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衛智:祖父衛立煌不是臥底

http://www.CRNTT.com   2015-01-11 09:57:25  


 
  衛立煌棄蔣傾共的真實內情,一直受到史學愛好者關注。衛智說,其實真實原因在祖父寫的《告台灣袍澤朋友書》中闡述得非常明了,原載於1955年3月17日的人民日報。其中寫道:“我現舉兩項個人親身經歷之事,使各位更知蔣介石如何卑劣。抗戰時期,我負第一戰區責任,在黃河北岸,背水奮戰,拒敵五年。因為我主張國共共同抗敵,故凡八路軍擔任之任務和補給,都主張公平辦理。乃竟招蔣介石疑忌,認為我偏袒八路軍,破壞他攘外必先安內之陰謀,將我調離第一戰區,並暗行監視。東北之戰,完全由蔣三到沈陽親自主持策定,雖經各將領一致陳述意見,認為不可,但蔣一意孤行,終至全軍覆沒。事後因受立法院及國人指責,乃竟向部下諉卸責任,誣為系我失職,派憲兵特務將我監視於南京私邸……我同蔣介石共事30餘年,他都肯做出這種喪心病狂、倒行逆施、背信棄義、陷害部屬的事來,諸位還不及早警惕嗎!……”

  1955年6月,衛立煌及夫人從北京飯店遷入東單麻線胡同新居。周恩來親自到家中看望,關心他們的生活。衛智聽父親講,“當年‘十一’,祖父還參加了國慶大典,登上了天安門城樓。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都親自接見了他。那一段日子,也是祖父心情和精神狀態最好的時期。” 1959年冬天,衛立煌舊病未除,又患了肺炎。就在去世前幾天,他的老朋友朱德還一再去探望,坐在床邊久久不忍離去。“那時,祖父已經神志不清了,1960年1月17日淩晨,他溘然長逝,終年64歲。我想,‘愛國將領’4個字,就是對祖父一生的最高評價。”

  想起衛家三代人的命運,衛智有些激動,忍不住落淚。他的父親衛道然,從小跟著祖父在軍隊中長大,看到百姓顛沛流離,看到戰爭的殘酷,他從幼年時期就萌生了實業救國的遠大抱負。“父親青年時期,抱著科技救國的夢想赴英國留學,27歲從英國遠東航空學院畢業,並考取了國際職業飛行員執照和國際航空通訊員執照。如果他選擇留在海外,可以有很安逸的生活,但父親還是放棄了個人享受,回國投身祖國建設”。

  衛道然回國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工作不好安排。他進入汽修公司,從一名普通工人幹起,逐漸發揮自己的特長,先後主持翻譯了60餘萬字的汽車專業技術英文資料,並發表了一系列文章。改革開放後,他晉升為高級工程師,晚年憑借自己與海外友人的交往,為祖國統一事業做了大量工作,如今衛智也是兩岸交流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採訪結束時,衛智告訴記者,衛家在海外的第四代,還有西點軍校的畢業生。就在一個月前,衛智還在美國與史迪威的孫輩一起聚會。“父輩們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他雖已逝去,但精神卻代代相傳。”衛智將南朝詩人範雲《咏寒鬆詩》的詩句進行了改動,以此表達自己的心境。“‘歲寒知勁節,恒久見貞心’。青鬆傲雪獨立,流經千年歲月依然青翠挺拔,那風雪不動的蔚然,那穩若磬石的堅毅,不正是父輩們保持節操與貞心的生動寫照嗎?!”

  (感謝黃埔軍校同學會對本採訪的幫助)

  作者:劉暢 來源: 《環球人物》

  人物簡介:衛立煌(1897~1960),民國時期國民黨高級將領,安徽省合肥縣東鄉衛楊村人(今安徽省合肥市淝河鎮衛鄉村),國軍陸軍二級上將軍銜,曾取得中原大戰中擊敗石友三解除南京之圍、鄂豫皖“圍剿”、鎮壓“閩變”分路暨主功、擊敗岡村寧次收複鄭州、緬北滇西反攻戰役(含強渡怒江戰役)等一系列戰役的勝利。日軍華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稱其為“支那虎將 ”。1955年3月,衛立煌在香港發表“告台灣袍澤朋友書”,之後攜妻經廣州到北京,此後曾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二屆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等職。1960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歲,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