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胡博:白崇禧“戰神”之譽姑妄聽之

http://www.CRNTT.com   2015-01-18 10:50:14  


 
  可白崇禧並不領情,他知道這些部隊不屬於桂系,他想帶兵是真,但帶的是新桂系的部隊。於是他在1927年10月利用兼任淞滬衛戍司令之機,將幾個補充團編為一個師,官兵自然是從第七軍抽調來的。兩個月後,白又從黃紹竑的十五軍那裡弄來幾團人再編一個師,這兩個師就合編為第十三軍,由白自兼軍長。直到這時,白崇禧才真正如願以償。

  既已擁有一個軍了,為什麼不把新桂系的其他幾個軍的指揮權都抓過來呢?其實早在第七軍擴編成七、十五兩個軍之前,白崇禧就用手中的權力大力扶持鄂籍的新桂系軍官。胡宗鐸的十九軍以及陶鈞的十八軍,都是在白的大力支持下成立起來的。加上當時擔任第七軍軍長的夏威又和白的關係十分密切。這樣一來,新桂系當時的五個嫡系軍,白一個人就掌握了四個。

  好景不長,繼新桂系在1927年將蔣介石趕下台之後,李、黃、白等人又因裁軍及諸多原因,於1929年起兵反蔣了。只是這一次,新桂系輸得傾家蕩產。在蔣的金錢攻勢下,原本抱有很大希望的武漢決戰,沒打就注定了失敗的命運,白只得灰溜溜地跟著李、黃跑到香港避難去了。這件事從側面暴露出了白不懂政治的缺陷,並使他確立了今後“重軍少政”的立場。

  1929年11月,白崇禧借廣西局勢混亂之機,隨李宗仁重返廣西,並出任護黨救國軍前敵總指揮一職,中原大戰爆發後白又改任第一方面軍總參謀長。雖然白所制訂的作戰計劃在戰事一開始就打得湘軍節節敗退,但是桂軍並沒能將湘軍擊垮。之後粵軍入湘側擊桂軍,這就使桂軍更難打開局面了。

  撤退,只能是唯一的選擇。但是白崇禧在這個時候卻一反常態地堅持集中兵力,要在衡陽與粵軍決戰。這一提案雖然得到了李宗仁的支持,但並不符合現實,甚至有不少白的擁護者也反對。即便如此,決戰還是打了,結果,自然是敗了,敗得很慘。這就直接促使了黃紹竑的退出,但卻使白崇禧上了位,成了二號人物。

  白崇禧適時抓住了各路軍閥不願與桂軍決戰的想法,堅決主張抵抗,使新桂系避免了滅頂之災,這使他個人的威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兩廣合作後,李宗仁常駐廣州,將桂軍的指揮權下放給白,白就借這個機會排斥異己,並利用自己兼任廣西軍校校長的指揮大力培植親信,使他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把桂軍整成了支“白家軍”。

  那麼要不要取代李宗仁成為新桂系的最高領導人呢?白崇禧沒有這麼做,因為他心裡明白,自己不擅長於政治,與其爭著成為政治領袖,不如借著李的威望專心發展軍隊,由此開始了李、白合作的蜜月期。需要指出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軍人對戰爭的理解,大部分仍停留在一戰時期的陣地戰模式中,這使國軍在抗戰之初,不能適應新的戰爭模式,導致大量傷亡。白崇禧對於桂軍的訓練同樣如此,導致桂軍在投入到上海戰場時接連發起無謂的密集衝鋒,遭日軍重創。桂軍在淞滬會戰中不僅損失了大量優秀軍官(旅長三名,團長四名),也使其精銳盡喪,很長一段都沒恢復元氣。好在白崇禧經過這次教訓改變了戰爭觀,根據國軍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新的游擊戰術,並主張“積小勝為大勝”,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之後的作戰模式。

  抗戰的爆發,使新桂系重新歸屬到蔣介石麾下,白崇禧也被調到中央效力,先後出任大本營副參謀總長和軍訓部部長等要職。八年抗戰,白指揮過兩次較大的作戰,一次是代理第五戰區司令長官,調動大別山地區的桂軍積極出擊,策應武漢守軍。另一次是指揮桂南會戰,昆侖關的大捷,白也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是這兩次會戰,都以失敗告終,尤其是桂南會戰的失利,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戰後,他受到了降級處分。有人說台兒莊大捷白崇禧也有出力,這或許確有其事,但需要指出的是,台兒莊戰役只是徐州會戰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徐州會戰的結果,同樣是失敗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