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看清經濟新常態的“柳暗花明”

http://www.CRNTT.com   2015-03-21 10:51:41  


喜憂參半的經濟數據,應當如何看待?
  中評社北京3月21日訊/2月份的經濟數據陸續出爐,引發廣泛關注。聯繫經濟增速的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6.3%,CPI增幅卻穩定在1.4%,百城新建住宅均價環比下跌0.24%,居民消費仍保持強勁增長……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周人傑文章分析,喜憂參半的數據,應當如何看待?這是不可回避的社會焦點。

  趨勢上看,縱覽去年全年的數據,GDP增速穩定在合理區間,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2.3%,新增就業創下1322萬人的佳績,10.1%的收入增速也跑贏了人均GDP,糧食產量更收獲了不起的“十一連增”。因此,全局性的判斷仍是穩中有進、總體向好,完全可以服下一顆定心丸。至於僅28天的2月份,假期多達11天,略有波動也屬於預料之中。

  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由點及面,由月度、季度,到年度及十八大以來兩年多的數據觀察,“新常態”正漸入佳境。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消費是生產的目的。理解新常態的變化,看清楚中國經濟有哪些“變”,有哪些“不變”,得從消費、生產入手。

  消費,說白了就是老百姓的“獲得感”。有比較才分高下、知不易。以往,雖有GDP兩位數的快跑,可是物價貴、房價高,收入增幅相當部分被開銷抵掉。而這兩年,GDP增速下來一些,但就業、收入都“蠻拼的”,物價、房價都穩住了,換句話說,手里的錢更值錢了。去年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1.2%,成為主引擎。春節期間500多萬人次出國游,消費上千億美元;以往擠綠皮車返鄉的農民工,紛紛乘動車、騎摩托。消費萬花筒中,呈現越來越多的發展型、享受型色彩。

  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錢花得大方了,企業日子才好過。有人抱怨寒冬難耐,抱怨貸款難、貸款貴,其實只是發展的一個側面。簡政放權促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客風潮”,商事制度改革後,到去年底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1146.7萬戶。同時,勞動生產率激增7%,創新指數逐年遞進,發展環境日漸改善,一躍超過美國成為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製造業壓力大了,服務業補上去了;“三高”行業弱了,環保、民生領域卻孕育新的增長點。沒有大水漫灌,營商創業依舊鬱鬱葱葱。

  文章表示,消費與投資的新常態,一方面來自客觀上的“三期叠加”,以及世界經濟“亞健康”的壓力傳導,一方面也來自主觀上工作重心的轉移,更主動強調質量與效益。有人可能發問,速度與質量為什麼不能齊頭並進,有沒有那種“魚與熊掌得兼”的好事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