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郭震遠:台灣“國際空間”矛盾摩擦易發點

http://www.CRNTT.com   2015-04-08 00:11:10  


 
  2014年8月至10月的三個月,是台灣方面“爭取活動”的最後階段。在“爭取活動”已確定未能成局的情況下,台灣方面仍做了最後努力,這在9月中旬之前一直在進行。同時,台灣各主要智庫及學者,開始分析“爭取活動”未能成局的原因。雖然他們看法各異,但總體上還比較客觀、清醒,基本上都認為,台灣方面希望在2014年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中實現馬習會,低估了其複雜性和困難,實際上這一問題牽動兩岸關係全局,在兩岸關係現狀下,註定難以成局。

  二、台灣方面“爭取活動”未能成局分析

  台灣的這次“爭取活動”是2008年以來,涉及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一次最大規模事件。“爭取活動”最終未能成局的原因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十分值得關注。

  台灣方面的“爭取活動”一開始,大陸方面就公開表示,大陸方面一直積極主張兩岸領導人會面,但這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情,無需借助國際會議或場合。這實際上就是對於台灣方面“爭取活動”的直接、明確的否定,是台灣的“爭取活動”不能成局的直接原因。台灣方面應該十分清楚大陸的這一基本立場,但台灣方面沒有從改變習馬會的場合入手,促成“爭取活動”成局,而是反復宣稱APEC是“最適宜場合”,因為APEC只是“經濟體會議”,出席者均為“經濟體領導人”,因而在APEC場合實現馬習會不會導致“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政治後果。所以,這一基本的原則分歧,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台灣“爭取活動”不能成局的必然命運。筆者從一開始關注台灣的“爭取活動”,就認為絕不可能成局,原因即為筆者清楚瞭解兩岸之間存在這一基本原則分歧。筆者認為,台灣方面“爭取活動”的真正目的在於,爭取改變APEC形成的慣例,爭取馬英九得以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從而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

  顯然,台灣“爭取活動”及其未能成局,沒有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深化,反而增加了兩岸之間的不信任感,更加突出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對於兩岸關係的不利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兩岸原則立場分歧嚴重,台灣的“爭取活動”未能成局,但在整個兩岸互動過程中,並沒有出現強烈的對抗,而且基本上只是就事論事,並沒有“上綱上線”的反應,可以想像,在不公開的互動中,情況也應是這樣。所以,台灣“爭取活動”未能成局,沒有對兩岸關係造成明顯不利的影響。但是,由於這一事件,兩岸之間的不信任感不可避免地有所增加,而且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不利影響,也必然有所上升。前述2014年《聯合報》民調顯示,認為兩岸關係外交領域競爭加劇,與此事件應有直接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