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郭震遠:否認九二共識則無台海穩定

http://www.CRNTT.com   2015-05-20 00:12:21  


 
  從1992年3月,大陸提出關於定位的五種方案開始,兩岸經歷多次會談和函電來往,終於在當年11月以兩岸交換函電方式,達成對於定位的共識,即台灣方面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雙方所賦予的涵義有所不同”,以及大陸的“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在海峽兩岸的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顯然,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正是兩岸關於定位問題的共識,由於有了這一共識,兩岸就有了基本的政治互信。所以,不僅得以在保留各自對一個中國政治涵義不同認知的同時,達成上述共識,而且為兩岸之間處理各項具體問題創造了條件。例如,久議不決的“文書驗證”和“掛號信函查詢”此後經過一次會談就迅速達成協議。另外,1993年4月實現了第一次汪辜會談,而且直到1995年6月,李登輝訪美之前的兩年多當中,兩岸還達成了一系列協議。這些事實顯示,兩岸對於一個中國原則的認同,是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為兩岸建立初步的政治互信奠定了基礎。

  堅持或否認一中原則是決定台海和平穩定或動蕩對抗的關鍵因素

  從20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今的二十多年,是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最重要、最複雜的轉折時期。在這20多年中,兩岸關係、台海局勢經歷了明顯的跌宕起伏。四十多年的隔絕被打破,兩岸交流迅速起步、發展,台海和平穩定初現端倪;兩岸“統獨”鬥爭明顯激化,台海動蕩對抗再度加劇;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歷史新時期,台海和平穩定成為主流等等局面,相繼交替出現。導致上述局面相繼交替出現的具體原因很多,但歷史事實已一再表明,堅持或否認一個中國原則,是決定台海和平穩定或動蕩對抗的決定因素,即台灣當局接受、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就有台海和平穩定;台灣當局否認一個中國原則,就必然導致台海動蕩對抗。

  從1987年底台灣當局開放部分台灣民眾赴大陸探親,到1999年7月李登輝拋出“兩國論”之前的十幾年,是1949年之後的第一個台海相對和平穩定的時期。在這十幾年中,兩岸的經貿交流、人員來往,由於大陸對台灣開放,以“單向不平衡”方式實現;兩岸分別建立得到授權的“白手套”機構海協會和海基會,進行關於兩岸多項具體事務的協商,並簽訂相關協議,而且在1993年4月實現了兩岸兩會領導人的第一次會晤——汪辜會談;兩岸長期的嚴重軍事對峙明顯緩解等等。儘管兩岸多年的敵對還遠沒有完全消除,期間還曾經發生重大曲折,但總體上看,台海保持著較明顯的和平穩定。導致兩岸在歷經四十年的完全隔絕和嚴重對抗後,得以較快實現關係緩和、台海相對和平穩定,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關鍵因素是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大陸一貫堅定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自不待言;相繼在台灣執政的蔣氏父子,堅決反共、堅持與大陸對抗,但同時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立場。這決定了,儘管兩岸對抗長期而且嚴重,但主要是中國合法代表之爭,而不存在國家領土主權的分裂問題。所以,當內部和國際形勢發生重要變化,兩岸的中國合法代表之爭,得到明顯緩解時,兩岸的對抗隨之得以緩解,從而實現台海的和平穩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