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等收入陷阱”迷思

http://www.CRNTT.com   2015-05-21 17:17:47  


 
  雖然自工業革命以來歐美國家一直都是相對高收入國家,但考察它們的發展過程也能給人一定的啓發。在歐洲,遠在“一戰”前後,各界就逐漸認識到,純粹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已經無法維系,必須構建社會保障制度,彌合上下層之間的矛盾。到了“二戰”後,福利國家模式更是在西歐國家全面開花,與此相伴隨的是一段長期的繁榮,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逐漸落幕。在美國,“大蕭條”之後的羅斯福新政也包含了在社會領域的全面改革,包括基本的社會安全體系的構建,這些都與增長相輔相成。

  從歷史經歷中可以看出,幾乎所有成功地快速從中等收入跨越到高收入的國家,經歷的都是一個效率與公平雙贏的過程。固然,在今天的一些歐洲國家,過度強調公平和公民享有的“消極福利”,政府職能的不斷擴張帶來的官僚體系臃腫,對經濟效率造成了一定的損害,但這不過說明,任何制度實施到一定階段都可能僵化,必須得到調整。但如果把這一情形用到發展中國家身上阻撓公平化的改革,顯然是“誤把杭州作汴州”。在發展中國家,公平與效率仍有著巨大的齊頭并進的空間。

  如果考察那些停滯甚至倒退的中等收入國家,就能發現,根本的問題正在於其制度框架沒有發生根本的變革,或者更接近於原先處於低收入時期的狀態,如法治欠缺、私人產權沒有得到充分保障等。存在龐大的底層和極少數精英,社會階層固化,社會流動性差。為維持穩定,這些國家只能求助於對經濟的過度控制,導致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能源與資源市場存在種種扭曲。

  上述的各國經歷也表明,快速通過“中等收入陷阱”,往往是開放市場與有效政府結合共同發揮作用的過程,不能用“小政府”還是“大政府”的界分來機械解釋。在低收入階段實現經濟增長之後,政府財政實力增強,如果能加大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投入,尤其在教育、醫療等方面,就會產生巨大的正外部性,為未來的高增長鋪平道路。隨著經濟的增長而不斷完善制度,可以讓增長的動力始終維持,一個階段的增長為下一階段蓄勢,波浪式地向前湧動。但是要促成政府擴大對公共服務等的開支,必須有公民社會帶來的政府問責壓力,否則短期的增長可能帶來精英階層的自肥和官僚體系的僵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