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 | |
http://www.CRNTT.com 2016-07-19 07:12:46 |
讓人民對改革有更多的獲得感 文章認為,中國經濟轉型與社會共享發展互為條件:一方面,產業結構變革、人口城鎮化、消費結構升級為促進共享發展創造了多方面的條件;另一方面,提高全社會共享發展水平將形成經濟轉型的新動力。也就是說,只有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讓人們在經濟和社會兩個維度上都有“獲得感”,共享發展才能真正實現。 提升財稅體制的公共性,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這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中國經濟轉型的現實需求。提升財稅體制的公共性,重點是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從而增強全體社會成員的獲得感。 促進發展機會的公平,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在稅收結構上,通過結構性減稅,切實減輕中小微企業的負擔和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公平稅負環境;在勞動力市場,消除歧視性政策,形成統一、公平的市場體系;推進公共資源均等化配置,促進大城市與中小城鎮協調發展。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發揮公共財政在社會保障上的兜底作用,促進國有資本在社會保障上發揮更大作用,減輕企業的社會保障負擔;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健康服務市場,擴大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的有效供給;形成有利於經濟轉型與產業結構調整的、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完善改革工作機制和推進方式 文章稱,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面對深層次利益關係的掣肘,僅僅依靠單個領域、單兵突進的改革難以奏效,因此,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全面深化改革。 加強改革立法,強化改革執行的法律約束。“十三五”要實現重大改革立法先行,將重要改革目標上升為法律意志,加強改革程序性立法。 鼓勵基層進行改革試點。改革既需要頂層設計,也需要基層創新。當前,要在激發基層、激發企業、激發企業家、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能力上下功夫,給他們一定的發展空間。 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導向。在大膽提拔銳意改革、有魄力、有能力改的幹部上形成具體的激勵機制,建立改革容錯機制,形成支持改革、崇尚改革、褒獎改革的社會氛圍。 建立改革進程的評估、問責、監督機制。建立改革評估指標體系,建立多元參與的改革評估機制,建立規範的改革信息反勞糾錯機制,建立有效的改革問責機制。 建立完善改革的社會參與機制。建立渠道暢通的改革利益表達機制,建立規範化、經常性的改革社會參與機制,充分發揮各類智庫在改革政策決策中的作用。注重通過媒體宣傳改革營造改革良好的改革社會氛圍,使媒體能夠成為客觀、真實反映改革進程的重要渠道,成為約束既得利益、代表公眾利益監督改革的重要平台。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