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楊開煌論台灣問題開啟習近平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17-04-04 00:07:03  


 
  過程統一與目的統一

  江澤民在“江八點”的講話中,首次提出統一分兩步走的建議。江澤民說,“我們曾經多次建議雙方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進行談判。在此,我再次鄭重建議舉行這項談判,並且提議,作為第一步,雙方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在此基礎上,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對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進行規劃。至於政治談判的名義、地點、方式等問題,只要早日進行平等協商,總可找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7)這就明確將國家統一的方案,區分過程和目的兩大部分,在過程中只確定兩岸的和平和兩岸的政治關係—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即同時完成此兩大目標,之後再討論兩岸統一的議題。此一提議,大陸方面原本信心滿滿,認為中國國民黨執政的台灣當局應該是可以接受,因為江八點是希望承接中國國民黨的“國家統一綱領”的正式提案,奈何他們此時的對手已經不是正統的中國國民黨,其“國統綱領”也非完全為中國統一而設。但對北京而言,把國家再統一的政治工程區分為過程和目的的思考模式,已經被接受。

  大陸在2005年3月制定“反分裂國家法”,4月胡錦濤總書記與連戰主席一起發表“國共宣言”,確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時代。大陸官方認為“在兩岸尚未實現統一的背景下,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朝著祖國和平統一目標邁出的重要戰略步驟,也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必經的重要過程,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8)然而先是中國國民黨不執政,說了也不算,後來中國國民黨又當家了,然而馬英九只想從事兩岸經濟協商,換取好處,而不想進行政治協商,確定兩岸關係的定位,因此,使得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出現遲滯,形成了兩岸之間有和平、但兩岸政治關係沒有發展的情況,甚至連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利在千秋的大事,也不力推;以致出現兩岸政治領域的時時對抗和經濟領域的不斷融合,以及對台政策在政治領域行政作為和經濟領域革命作為的不協調。

  從兩岸政治關係與兩岸經濟關係的矛盾來看,顯然北京方面當初的假設是以兩岸經濟關係作基礎,去撬動兩岸政治關係。因此,在兩岸經濟方面,就出現中共快速的、革命式的讓利,從2008年6月開始半年之內,兩岸之間就進行三次協商、二次正式會談、一次預備性磋商,簽訂了五項協議,和一次會談紀要,可以說效率奇高。然而這背後如果不是中國大陸刻意開放和讓利,那是不可想像的。顯然大陸方面希望迅速以經濟紐帶緊密地串聯兩岸,形成一體化、高度依賴的兩岸市場,也正因為效率如此之高,完成了這些協議,到了年底,胡錦濤總書記就藉“全國人大”之“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卅周年之際,發表了“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講話,即所謂的“胡六點”。在“胡六點”中,有兩點涉及政治談判,胡要求兩岸進行“維護國家主權,協商涉外事務”和提出“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等兩項政治談判的建議。此後在2009年的大半年時間,中國大陸相關的單位、團體和學者等,在兩岸交流中,在官方的聲明中,在領導的講話中,都不斷呼籲力推兩岸政治談判,以便確定兩岸的政治關係。中共的想法是希望在國家統一的過程中,以雙方協議的方式,完成階段性的目標——確定兩岸關係的政治屬性,以免在漫長統一過程中,過程和目的不出現異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