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中評論壇:從南台灣看兩岸融合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7-11-17 00:24:19  


 
  處理差異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評價。在差異存在的事實中,大家共同學習,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從對方汲取對自己有價值的經驗。

  第三、具體做法。然而,以上所談的仍是概念式的論述,在具體操作上兩岸政府要怎麼做?是需要有些默契與機制。九二共識嗎?或許以當今形式,不太適合了;或許新的名詞、新的默契是有需要的。在此我提出兩點思考:

  第一是兩岸可以參考東協精神。東協內部各方面差異巨大,但今天運作已可謂成功。東協是處理差異的高手。兩岸或許可以借鏡,在某種默契之下,讓差異存在,或許需要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時間,因此我也不認同大陸在焦躁狀態下提出的時間表。等到一切充足準備,像東盟一樣融合。所謂的融合是既可相同,也可以兼異。這樣對台灣、對未來兩岸關係也才是最好的。尤其是未來兩岸不管何種走向、何種政治安排構建新國族體系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不帶有仇恨。當然,東協成員都是主權國家,兩岸或許沒有這麼大的空間,但也可以達成某種默契,借鑒東協精神。

  第二是兩岸不要害怕第三國在兩岸中的作用。尤其是北京的領導人要有這樣的思維,以前在兩岸的研討會上只要一提到第三國,就有大陸專家學者出來說中國人事務不允許第三國插手。但現在不是講美國,而是講兩岸關係的事實。現在兩岸關係是實實在在的僵局,蔡英文雖然很有節制,但絕不會說出一個中國。習近平也不會不講一個中國,兩岸領導人各自都有維護自己政權正當性所要堅持的底線。如此僵局,如何在不傷及彼此顏面之下,尋求實質的突破?

  或許借鑒東協,建立默契,之後善用第三國。兩岸可以在第三地以某種官股企業之間的商業合作方式重新建立互動。不直接從政治談起,而先透過商業往來,傳達彼此之間的友善訊息,再漸進到政治。第三國市場在此,可以成為兩岸的緩衝帶,運用這樣的空間,兩岸可以接觸、合作,建立某種新的合作框架。

  解開僵局之道,常不是在原議題爭吵出個勝負,而是轉藉由其他議題,釋放新的可能,控制敵意、嘗試新的互動彈性、化僵局與無形,待水到渠成時,形成新的合作架構。

  其實兩岸有現在這樣一個階段是不錯的,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每一個人處理兩岸關係的風格不一樣,在兩岸關係的進展中,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兩岸從遠到近,從疏到親,各種可能情境都預演過,也有處理智慧了,最後如此的統一才可期。統一是有條件的,需要和平,也需要和諧。如果只有統一,沒有和平絕對不宜;如果只有統一,卻失去和諧,對台灣非福音,如此台灣將成中國亂源,對中國大陸也不是好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