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兩岸融合發展是長期循序漸進過程

http://www.CRNTT.com   2017-11-29 00:29:28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居民到大陸創業、就學、生活,即使強化了共同社會經驗累積、達到了情感利益的交融,參與大陸經濟社會建設的人數逐漸增加、前往大陸發展的意願持續高漲,是否就代表了命運共同體的建構?族群的認同﹖以至對兩岸統合的肯定?顯然有學者亦意識到“融合發展可以為兩岸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創造條件和奠定基礎,但並不能保證兩岸必然循著這一道路走向統一。對融合發展的功效應有正確預估,不能對其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⑪。何況創業與就業、就學者在大陸若多是失敗與挫折的經驗,則如何形塑或轉化為認同的成份﹖

  論者以為要解釋經濟上的讓利與種種惠台政策、交流活動何以仍一時無法轉換成對大陸提倡統一的認同感?或許可以從以下的因素去理解。首先,就政治上而言,兩岸政治制度截然不同,台灣人較享有高度的自由民主與人權以及廣泛政治參與權,這一點無非是許多民眾極為珍惜與滿意的一面。其次,在外交軍事上,多數民眾認為大陸在國際上即使不是打壓台灣國際空間,但仍無法給予台灣較多的外交空間;且“一中原則”仍有些許人(尤其年輕族群)對此感到不同意,同時中國大陸軍事武力強大與飛彈恫嚇、亦不放棄武力攻台等等政策,仍使台灣人不僅感到威脅、心理上不安;同時感到兩岸敵對狀態未除。此外,在經濟上,即使施行某些讓利與採購,亦僅限於少數族群或少部分人,真正能受惠者仍屬少數人,何況經貿上的過度傾中與依賴中國,亦讓部分反中人士認為台灣有被統合進大中華經濟圈的危機感及產生所謂的“磁吸效應”。就地緣上,即使兩岸文化有著根深蒂固的不可分割及相連性,惟出生於台灣者,或許自然有其對自我出生地的一種認同感。除了上述原因外,另一個可能更根本的原因在於儘管大陸無論在軍事、經濟上的逐漸強大與實力,但在政治、社會、人文上都還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引起台灣民眾心所嚮往的重要因素。

  對此學者亦有類似觀感認為客觀上大陸相對於台灣的優勢是在硬體上,在軟體方面並不佔有多大的優勢,這些因素仍會影響兩岸融合的廣度與深度⑫。即使目前兩岸軟實力對比快速發生變化且大陸的政治實力及文化軟實力快步提昇中,惟就目前來看兩岸統合的障礙及阻力似乎在於台灣人對大陸目前的制度仍存有某種程度的恐懼感及不信任感。⑬

  對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政策新思維

  從大陸的角度來看民進黨不斷推動去中國化的過程使得兩岸逐漸脫離一中政治基礎,迫使大陸在沒有退縮的餘地下,兩岸的拉鋸戰必定會持續很長的時間⑭。面對大陸當局的諸多做法有學者提出相對不同的觀點認為大陸以認同九二共識與否作為區分敵我意識的標準從而劃分藍綠政黨、地方政府、愛國/綠色台商及愛國/綠色藝人等,固然有效區別對台政策的標的族群,但也相對地製造兩岸許多領域的衝突,反而刺激台灣內部更多的政黨對立、族群衝突及國族認同紛爭等問題。⑮

  論者以為在促進雙方逐步融合過程中,仍有些步驟及觀念、制度面的工作有待強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