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朱甌:台灣少數民族政治效應不容小覷

http://www.CRNTT.com   2018-01-02 00:29:20  


中華文化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朱甌。(中評社蘭忠偉攝)
  中評社福州1月2日電(記者 蘭忠偉)由中國華藝廣播公司、旺報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華文化發展論壇”與上月29日在福州開幕。在專題研討會期間,參會的嘉賓學者就兩岸少數民族文化淵源與傳承、兩岸關係發展,以及民進黨“去中國化”等議題展開研討。

  中華文化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朱甌在會議中表示,台灣目前有十六個少數民族人口約五十五萬人上下,只佔台灣總人口的百分之四,但在立法院113席立法委員中卻能擁有8個席次,由此可見原住民族在台灣政治生態上,仍然有其影響力,不容忽視。有鑑於此,民進黨深知運用原住民族議題將是他們贏得選票爭取勝選的重要策略,因此多方攏絡。相形之下,國民黨卻較少著力於此,這可從近年來台灣之各項選舉非國民黨籍人士當選人數增加,選票大弧度成長,加上具備原住民族身份之學術界人士多方向民進黨靠攏和蔚為所用可見一般。

  朱甌指出,當前政治上的僵局,使得兩岸熱線中斷,國台辦與陸委會不相往來。海基會與海協會協商阻絕,因此民間的交往反顯得更為重要。台灣少數民族(高山族、原住民族)人口雖少,在台灣亦屬弱勢族群,但就兩岸交流而言,他們可形成的政治效應卻不容小覷。“他們畢竟在台灣居住最久,甚至以台灣的主人自詡,因此為深化兩岸融合的基礎,大陸加強與台灣少數民族之聯繫溝通實屬必要。”

  朱甌提出了幾點具體建議:一稱謂的相互尊重。他表示,台灣之所以將原稱“高山族”“山胞”經由法定程序改稱其為“原住民族”,自有台灣客觀存在的政治、社會背景因素,以充分表示對彼等之尊重與肯定。大陸稱“少數民族”台灣稱“原住民族”其概念全然不同,但可彼此尊重。

  二是民間交流平台的建立。朱甌說到,自2012年起,兩岸針對台灣原住民族與大陸地區少數民族之各類議題,由台灣原住民族委員會及大陸地區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每年輪流於兩岸舉辦研討會,交流熱絡,但去年起因故中斷。今後,可否由兩岸少數民族之菁英人士共同組織促進交流之民間團體,以繼續活絡彼此的深層瞭解,交流與合作。

  三是高校交流與人才的培養。朱甌指出,既要“寄希望於台灣民眾”就應更重視台灣原住民族菁英人士的網羅,知識青年的借重,人才的培養。他提出幾點設想:

  1.可否每年由大陸重點大學提供博士、碩士、學士班若干名額,就台灣學測成績擇優錄取,提供合宜獎助學金,供台灣原住民族籍學生就讀。

  2.加強和台灣原住民族籍學生較多的台灣大專院校加強各方面之交流、互訪與合作。

  3.加強和台灣原住民族在政治、學術、藝術上有成就,具社會影響力之人士多所交流。

  4.每年有計劃地邀請百位以上具有台灣原住民族身份之大專在學學生到大陸參訪,並落地接待。

  四、創業與就業的輔助。朱甌談到,在大陸提供台灣原住民族知識青年就業機會,並給予視同大陸民眾般的同等待遇,使其有歸屬感。對原住民族知青如此,對一般廣泛青年亦復如此,使年輕人寄其人生發展、就業、創業、成功之希望於大陸,那麼能融入其中,那有不合之理。兩岸許多問題,自可水到渠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