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美國霸權軟權力興衰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8-05-06 00:10:29  


 
  註釋:

  〔1〕[美]約翰·伊肯伯里:《大戰勝利之後:制度、戰略約束與戰後世界秩序重建》,門洪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87—193頁。

  〔2〕學界一般把“9·11事件”開啟的國際關係新階段稱為“後9·11時代”,但稱之為“9·11時代”應該更準確。參見鄭保國:《“9·11時代”美國對外戰略的危險“創新”》,《外交評論》,2007年第5期。

  〔3〕閻學通:《國際政治與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84頁。

  〔4〕G. John Ikenberry , “American Grand Strategy in the Age of Terror” , Survival ,Vol.43 , No.4 , Winter 2001-2002 ,pp.19-34. 轉引自門洪華:《霸權之翼:美國國際制度戰略》,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14頁。

  〔5〕In Hurd, “Legitimacy and Authorit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53, no.2, 1999,pp379~408.

  〔6〕金燦榮:“美國外交的國內政治制約及其在後冷戰時期的特點”,載牛軍:《克林頓治下的美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第199頁。

  〔7〕王緝思:“冷戰後美國的世界地位與外交政策”,載牛軍:《克林頓治下的美國》,第33頁。

  〔8〕[美]約翰·伊肯伯里:《大戰勝利之後:制度、戰略約束與戰後世界秩序重建》,第187—193頁。

  〔9〕伊肯伯里認為:主導國與參與國的實力差距越大,越容易達成制度性約束協議;所有參與國越具有民主性質,越容易建立制度性國際秩序。參見約翰·伊肯伯里:《大戰勝利之後:制度、戰略約束與戰後秩序重建》,第65—71頁。

  〔10〕時殷弘:《國際政治與國家方略》,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219頁。

  〔11〕[美]基米·卡特:《忠於信仰》,新華出版社1985年,第166頁。

  〔12〕Freedom House, Freedom in the World: the Annual Survey of Political Rights and Liberties, 1990-1991, 1991-1992, 1992-1993, 1993-1994, 1994-1995, New York: Freedom House, 1995. Freedom Review,Jan/Feb,1996.參見劉建華:《美國跨國公司與“民主促進”:一種國家—市場—社會關係分析視角》,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81—82頁。

  〔13〕宋小川:“從“占領華爾街”看“美式民主”的非民主本質特性”,《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年第3期。

  〔14〕Robert H. Bork, “Civil Liberties After 9/11”, Commentary, Vol.116, No. 1, July-August 2003.

  〔15〕Bill Winter, “The Monarchization of America Under Bush,” Libertarian Party,October29,2004,http://www.nucnews.net/nucnews/2004nn/0410nn/041029nn.htm#680. 轉引自[美]查默斯·約翰遜:《帝國的警鐘:美國共和制的衰亡》,周潔譯,生活·讀書·新知出版社2009年,第1章第3頁。

  〔16〕[美]查默斯?約翰遜:《帝國的警鐘:美國共和制的衰亡》,第1章第3頁。

  〔17〕[英]馬丁.沃爾夫:《美國正在放棄其軟實力》,《金融時報》,2017年6月2日。

  〔18〕[美]威廉·霍姆多夫:《誰統治美國:權力、政治和社會變遷》,呂鵬、聞翔譯,譯林出版社2009年。

  〔19〕黃萬盛:《民主的霸權與民主的破碎》,載瑪雅主編:《美國的邏輯》,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年,第38頁。

  〔20〕[美]克萊G. 瑞恩:《道德自負的美國:民主的危機與霸權的圖謀》,程農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5頁。

  〔21〕Francis Fukuyama, “America in Decay: The Sources of Political Dysfunction,” Foreign Affairs, Step/Oct. 2014,Vol. 93, No. 5, pp.5~26; 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 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Democracy, New York, NY: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4. 

  〔22〕鳳凰網,鳳凰國際智庫:《“穆勒調查”》,2017年6月16日,9:4:49。

  〔23〕William A. Galston , “Why a First Strike Will Surely Backfire?” Washington Post , June 16 ,2002. 

  〔24〕[法]夏爾—菲利普·戴維:《安全與戰略:戰爭與和平的現時代解決方案》(增訂第二版),王忠菊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21頁。

  〔25〕[法]夏爾—菲利普·戴維:《安全與戰略:戰爭與和平的現時代解決方案》(增訂第二版),第15頁。

  〔26〕[美]約翰·伊肯伯里:《大戰勝利之後:制度、戰略約束與戰後世界秩序重建》,“序言”,第23頁。

  〔27〕“Global Economy Gloom-China India Notable Exceptions”, http://pewglobal.org/reports/pdf/260.pdf. 轉引自顔劍英:“全球反美主義對美國軟實力的影響”,《國際問題研究》,2010年第2期。

  〔28〕徐崇利:“新興國家崛起與構建國際經濟新秩序——以中國的路徑選擇為視角”,《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10期。

  〔29〕新浪財經,2017年6月2日,9:19。

  〔30〕[美]彼得.J.卡贊斯坦、羅伯特.O.基歐漢編著:《世界政治中的反美主義》,第4頁。

  〔31〕Kevin Sullivan , “Views on U.S. Drop Sharply in Worldwide Opinion Poll ,” 轉引自[美]安瑪麗·斯勞特:《這才是美國:如何在一個危險的世界中堅持我們的價值》,第185頁。

  〔32〕中國新聞網,2010年05月20日 13:46。

  〔33〕“美國全球角色改變引關注”,《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年7月29日。

  〔34〕陳曙光:“價值觀自信是保持民族精神獨立性的重要支撐”,《求是》,2016年第4期,第47頁。

  〔35〕閻學通:《世界權力的轉移:政治領導與戰略競爭》,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版,第218頁。

  〔36〕參見閻學通:“公平正義的價值觀與合作共贏的外交原則”,《國際問題研究》,2013年第1期。

  〔37〕[法]托克維爾:《論美國民主》(上卷),董果良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第358頁。

  〔38〕G.John Ikenberry,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Future of the West: Can the Liberal System Survive?” Foreign Affairs, Volume 87, No.1, January/February 2008, pp 29-30. 

  〔39〕閻學通:《世界權力的轉移:政治領導與戰略競爭》,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版,第248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