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台灣網絡文化與大陸想像

http://www.CRNTT.com   2018-12-09 00:03:23  


隨著兩岸網絡愈發寬闊,中國大陸互聯網巨頭逐漸進入台灣市場。
  中評社香港12月9日電/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生馮寧默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1月號發表專文《當擬像遭遇青年“鄉民”——談台灣網絡文化與大陸想像》。作者指出,台灣地區的互聯網使用和普及起步較早、成長迅速,在與中國大陸趨於融合的脈絡中呈現出差異化發展特徵。在互聯網世界中,台灣青年對於大陸存在想像,但這種想像是否與大陸實際情況相符,關於中國大陸的言論是否公正客觀,造成台灣青年對大陸的不良想像的原因和背景又是什麼?會為兩岸交流和兩岸青年融合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虛擬的大陸形象是否會反客為主?本文將就此展開討論。文章內容如下:

  一、研究緣起

  台灣地區約有2,300萬人口,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絡資訊中心2017年7月公布“2017台灣寬頻網絡使用調查”報告(TWNIC),推估全台12歲以上上網人數達1,760萬人;上網人數經推估已達1,879萬,整體上網率達80%。⑴在台灣島內,對於互聯網的翻譯為“網際網絡”,亦簡稱“網絡”,而針對上網者,比大陸稱作“網民”相比,台灣有時會使用“鄉民”這一親切稱呼。

  隨著兩岸網絡愈發寬闊,中國大陸互聯網巨頭逐漸進入台灣市場,微博(Weibo)成為台灣明星甚至平民百姓與他人公開互動的場域;微信(Wechat)成為兩岸商務、親友溝通,獲取豐富的公眾號資訊的渠道;淘寶台灣(Taobao)將虛擬世界中的訂單化為真實的購物體驗;愛奇藝、嗶哩嗶哩(bilibili)為兩岸影音愛好者提供服務;豆瓣、知乎成為一些台灣青年彰顯個人興趣經驗的集散地;抖音、秒拍分享兩岸不同的日常生活;除此之外,還有眾多大陸網站擁有一定數量並持續成長的台灣用戶,無論出於商務目的還是好奇的心態,台灣“鄉民”對大陸網站具有好奇心並願意嘗試體驗。

  雖然兩岸交流日益深化,就現階段整體而言,台灣地區網民仍舊與大陸有所不同。島內最常用的搜索引擎、通訊App和論壇看板呈現出台灣網絡文化的個性。台灣流行的搜索引擎為Google與Yahoo奇摩;通訊App多使用臉書(Facebook,含Imessage)與韓國通訊軟件Line,流量最大的論壇為本土PTT看板,常使用的地圖為Google Map,Instagram是多數照片分享的平台,是台灣網民的普遍使用習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