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汪毅夫:“與律師似是而非”的訟師(訟棍)

http://www.CRNTT.com   2019-09-13 00:07:28  


汪毅夫(來源: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9月13日電(作者 汪毅夫)董作賓教授在《閩俗瑣聞》(1925) 裡 講了兩個故事。一為城內有藥店曰“大德春‘’,招牌是“大德春藥店” 。有訟棍持狀恐嚇店主:“大德”乃當今皇上(清德宗),“大德春藥店”乃誣皇上開店賣春藥耶?店主大恐,急賄金數百,並碎招牌,事乃寢。二為一家有兄弟二人,兄早死,有寡嫂在堂,弟某有子六人,以長子嗣乃兄。六子後皆擢高第,某榜其門曰“六子科甲”。有訟棍來賀,曰:“兄有六子皆貴,至可慶。然亦難乎為君嫂矣,君兄之鬼不其餒之?”某大悟,急卸其匾,酬以重金,使勿宣揚。                                     

  宋代閩人陳淳謂訟棍“為良善之梗,使不得安息” ,滋事作梗、妨礙社會成員的共同生存和共同進步。台灣也有此等訟棍滋事作梗於社會,俗稱訟師。康熙《台灣縣志》記:“訟師者,黠民也。台多刁訟,其弊多訟師主也”。道光年間,台灣兵備道徐宗幹也指出:“台郡健訟好鬥,極易滋事端,往往有粗知文義刁劣之徒,暗中主謀”。日本學者夫馬進教授稱訟師為“與律師似是而非”之人。今之台灣,兼有律師之名和訟師(訟棍)之實者頗有其人(其首席代表當推陳水扁),他們“暗中主謀”甚至公開策動,除了撕裂台灣社會,還於兩岸關係滋事作梗,是以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的罪犯,是社會的公害、人民的公敵。           

  (作者汪毅夫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