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中美不得不面對部分“脫鉤”之現實

http://www.CRNTT.com   2019-10-20 00:01:36  


 

  金融戰陰雲浮現,兩國金融流融合受阻。美國多個媒體報道,白宮正在考慮限制所有的美國對華金融投資,並且將被認為不符合美國審計標準的中國在美上市公司摘牌。這被認為是美國“鷹派”致力於對華“脫鈎”的新舉措。儘管白宮高官否認這些報道的說法,但無風不起浪,白宮內部討論在金融方面對華設限應當不是子虛烏有。美國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者”,即便在貿易戰升級的今天只有象徵意義,卻折射出美方對於中方以人民幣貶值來抵消貿易戰影響的擔憂。

  人文交往限制增多,相互觀感冷卻。在美國,“中國間諜威脅論”沉渣泛起,許多華人噤若寒蟬,擔心麥卡錫主義卷土重來。不僅因為擔心“被竊密”,美國加強了對敏感專業中國留學生的簽證審批,也因為意識形態差異,美國擔心中國在美擴大影響力,連人文學科學者訪美簽證也被收緊。美國媒體則報道中方拒絕給“反華人士”簽證。大氛圍不好,在美中國人和在華美國人的日子都不好過;今年兩國雙向訪客和留學生減少勢在必然。媒體喧囂之下,兩國民眾相互觀感趨冷,皮尤最新民調發現6成美國人不喜歡中國,比上年增加13個百分點;中國人的反美情緒亦高漲。

  “冬天來了,你就要準備棉衣。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夏天,就一廂情願地‘不許冬天到來’。”這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翟東升談“中美脫鈎並不可怕”時的生動形容。中美之間正在進行的“脫鈎”,主要是由特朗普政府發動的,當然有美方自身的戰略考量,但如果做好準備,一定程度的“脫鈎”對中國並非全然是壞事。

  經貿上,中美之間的互補互賴互存曾經被視為兩國關係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但實際上,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國際經濟學界就有人在反思這種密切的互相依存對中美兩國的利弊。中國崛起固然是乘著全球化浪潮,在國際分工協作中占到機會,但中國人以心血汗水和犧牲環境為代價,辛辛苦苦靠大量出口獲得的外匯,反過來買美國國債,幫助維持美國的低利率,助長美國人鋪張消費的生活方式,對兩國經濟結構的深層次調整都沒有好處。中美經貿適度“脫鈎”,有助於兩國調整發展模式和經濟結構,中國應當轉向更多依靠內需,美國應當回歸實體經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