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中美科技爭端下兩岸產業合作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9-11-09 00:05:28  


 
  貿易戰已全面開打,在未來的18個月之內,美國與中國的GDP成長率都可能會下跌2個百分點,該期間,美國經濟甚至可能出現負成長。⑫

  今年第二季,美國GDP折合年成長率約僅2.1%,遠低於第一季的3.1%,同時通膨率未達2%的預定目標,已令美國官員憂心。⑬美國聯儲局在7月底宣布調降基準利率1碼,是在過去10年來的首度降息,顯示美國經濟已面臨下行風險,降息是為了支撐經濟並提振通貨膨脹的必要措施。

  五、台灣經濟的挑戰與機會

  美中貿易戰造成的衝擊,在全球化架構下,已逐漸擴散至其他經濟體。對台灣而言,由於中國大陸是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是台商在海外投資最聚集的地區,兩岸經濟早已形成複雜且緊密的產業網絡,雙邊經濟關係非常密切。

  在台商的全球布局版圖中,台商將中國大陸定位為生產基地,加工製造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和零組件,很大部分從台灣採購,終端產品主要銷往第三國,特別是美國市場。因此,美國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直接或間接都難免殃及台灣。

  在中國大陸的台資企業身處在美中貿易博弈暴風圈內,首當其衝。根據相關資料顯示,⑭中國對美國出口前10大企業都是外資企業,台資有8家;中國對美國出口的百大企業中,台資占近四成(合計外資占七成、陸資僅占三成)。

  以通訊、資訊電腦相關產品為例,美國主要進口商為美商蘋果(Apple)、美商惠普(HPI)和戴爾電腦(Dell);供應商主要是在中國投資的台資企業。這些以美國市場為主的台商,即便可以承受美國對中國貿易制裁第一波或第二波的衝擊,當美國擴大對中國貿易制裁的規模,毛利偏低的台資企業恐無法承受,最終可能被迫退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