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中評智庫:把握台灣中間選民獨特性 | |
http://www.CRNTT.com 2021-06-27 00:08:13 |
2020年大選後,台灣“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根據選前進行的調查分析,認為中國與香港因素、青年崛起、中產階層轉向是影響大選結果的3個關鍵因素。調查顯示,表達投票意願的民眾中,支持香港“反送中”的民眾合計達68%,其中逾六成傾向投給蔡英文,顯示香港反修例風波顯著影響台灣選民的投票行為。年輕世代和大專以上學歷者是中間選民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發現,將40歲以下的年輕世代與40歲以上的世代分開統計,年輕世代有72%傾向投給蔡英文;以大專學歷區隔進行統計,發現大專以上的中產階層逾六成倒向綠營,這也是中產階層自2004年後再次出現投票翻轉。 2020年選舉結果亦顯示,在政治光譜上走統“獨”極端路線的政黨除時代力量尚存活之外,其他新舊政黨都已沒有生存空間。韓國瑜儘管輸給蔡英文200多萬票,但台灣政治並未“極化”,反而更趨向中間靠攏。 第二,中間選民投票傾向顯示中間選民淺綠化,從而導致藍營事實上的相對潰敗以及藍綠基本盤的翻轉。 2020年選舉結果顯示,這次民進黨出現強烈的分裂投票現象,但從藍綠角度看,雖然民進黨比上屆的68席略掉了7席,如果把時代力量的7.7%、基進黨的3.1%加入,泛綠陣營囊括68席的絕對過半,與上次選舉結果持平。國民黨從上屆的35席略增加至38席,但如果把親民黨上屆的3席而本屆全軍覆沒來計算,泛藍陣營維持38席的票數亦等於無所斬獲。 中間選民淺綠化是導致這一格局的主要原因。兩岸關係是台灣地區選舉中的重要議題,台灣的藍綠分歧在兩岸關係上分別代表著“統一”與“獨立”的區隔,介於這兩種立場之間的選民則是中間選民。中間選民在上次選舉中便已表現出淺綠化傾向,並延續至今,亦即不否認台灣與中國大陸在血緣與歷史、文化上的臍帶聯繫,但認為“台灣為一‘主權獨立’‘國家’”,“統一不是必然選項”,認同“中華民國”與“台獨”主張之間已經無法涇渭分明。④ 在台灣,藍綠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世代問題,2020選舉因此被稱為是一場以年齡為區分的“世代之爭”。上一代的台灣人強調台灣與中國在歷史和文化上的共同性,認為兩岸不該互相挑釁,年輕人則認為台灣是“‘獨立’的‘國家’”,在面對大陸強大的統一壓力時,轉而產生一種“抗中”情緒。這支“反中”大軍,除了一百萬的首投族,甚至向上擴散至三、四十歲的族群,並幾乎全被綠營收編入伍。 新生代中間選民踏上政治舞台,深刻地改變了藍綠力量對比和“北藍南綠”的政治格局,且總體上呈“藍減綠增”的態勢。此前,許多打著“第三勢力”旗號、實為綠營側翼的政治勢力躍上台面,例如2014年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2016年“時代力量”崛起躋身為台灣“立法院”第三大黨,都預示著藍營的相對潰敗。接連兩次大選,泛藍的總得票數都小於綠營,包括親民黨和新黨都泡沫化,可以看出台灣“綠大於藍”的版圖已漸成形,從而導致藍營在未來選舉中面臨結構性的困境。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