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兩岸雙向交流三十年 俞雨霖論初心

http://www.CRNTT.com   2021-10-12 00:03:00  


1992年10月5日中國時報推出探索大陸系列報道,第一篇是福建篇,共刊出六個版。(中評社資料照片)
 
  兩岸新聞交流的新頁在1989年正式展開,但還不是很正規的,當時並沒有採訪證的規定,大家拿著台胞證就到北京去了,一直到1990年亞運,正式的採訪規定才逐步成型,但還沒有很完善。不過,基於對大陸的好奇,台灣媒體記者赴大陸可說絡繹於途,其中《中國時報》更是不落人後,在當年完成了一個迄今為止仍然值得津津樂道的不可能任務,就是專訪大陸國家主席楊尚昆。

  1990年9月24日,《中國時報》基於對兩岸關係前景的關懷,特別透過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安排,專訪大陸國家主席楊尚昆。由《中國時報》總編輯黃肇松等一行四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約一個半小時的專訪,專訪主題為兩岸關係和大陸的對台政策。楊尚昆在訪談時,直接表達出大陸領導人對兩岸關係的期許,並強調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主張,楊尚昆也同時強調,兩岸已經隔絕四十年,大陸基於民族大義與兩岸共同利益堅持統一政策,不能無限期拖延下去,但是這事情急也急不得,慢也慢不得。他指著自己說,在我這一代看不到兩岸統一是可能的。但是他同時指著在場的四人採訪團說,在你們這一代還看不到兩岸統一,那就不好了。此一專訪於二十五日刊出後,舉世矚目,也提供了台灣民眾全面了解大陸對台政策的機會。據了解,這也是楊尚昆一生中唯一一次接受媒體採訪。爾後的大陸對台政策,就依循此一格局制定,萬變不離其宗。作為採訪團的一員,在現場聆聽楊尚昆的講話,內心有很大的觸動。楊尚昆談到了民族認同與兩岸統一的議題,即使在30年後,仍然縈繞在我的心頭。

  隔日,1990年9月25日《中國時報》在頭版刊出了專訪,引起海內外的重視,楊尚昆主席的對台講話,透過《中國時報》傳遞訊息到整個台灣與全世界,媒體在這個時刻真正扮演了溝通兩岸的角色。同一天,台灣領導人李登輝也發表了回應講話,強調中國有兩個政治實體但終將統一(這個說法在當時是很正面的,但李登輝的話卻經不起時間的淬鍊,最後暴露出台獨的原形)。媒體扮演兩岸溝通的角色可說發揮了重大作用。當然,這也是一種新聞交流的形態,偏重於高層與政治,但媒體扮演兩岸溝通的角色,還不只於如此。當時的《中國時報》更進一步,推動了兩岸媒體交流與民間相互瞭解的角色。而我有幸是這個政策的執行者,後來《中國時報》推動兩岸新聞交流與民間各領域交流的活動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這都要感謝當時的董事長余紀忠、總編輯黃肇松的全力支持。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相信兩岸新聞交流就不會有爾後遍地開花的盛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