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台灣青年政治態度與趨向

http://www.CRNTT.com   2021-12-26 00:02:23  


 
  一是藉選舉平台進入台灣建制的意願升高。在“立委”、“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以及鄉鎮市民代表與村里長層級的選舉中,台灣青年的參選人數在近幾年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如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台北市選舉委員會公布的市議員參選年齡有年輕化趨勢,平均45歲,29歲以下就有9人。

  二是青年投票熱情也有明顯上揚態勢。在2014年以前的歷次重要選舉中,台灣青年群體投票率都遠低於總投票率,2000年到2012年之間平均投票率長期維持在30%左右。2012年“大選”投票率也僅有50%,“首投族”更是存在嚴重“窩票現象”①。在2014年台灣地區“九合一”地方選舉中,青年群體的投票率達到了75%-78%,這一數據遠高於當年選舉67.6%的總投票率。2020年“大選”的投票率創近8年來歷史新高,達74.9%,而在此次選舉中,青年選民約667萬人,約占選民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其中20-23周歲首投族人數共有118萬人,占選民總數的6.14%。②

  三是積極籌組政黨或社會團體,強化青年力量的建制化。近十年,台灣高潮迭起的社會運動及素人參政“典範”對青年產生“政治啟蒙”效應。靠“反服貿運動”起家的“時代力量”黨就由青年籌組、運作,成為立法機構四個黨團之一,即國、民兩黨之外的關鍵小黨。台灣基進黨的主要成員以70後、80後為主,其中陳柏惟在2020年“立委”選舉中擊敗國民黨籍參選人顔寬恒成為基進黨首位“立委”。此外,政治性的外圍青年社會團體活躍度升溫明顯。這些青年團體力量薄弱,並不構成直接組黨的門檻,但仍積極以直接參選之外的邊緣方式影響選舉走向,如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在2020年選前籌組“返鄉列車”運動,募款250萬新台幣資助約3500名學生回鄉投票。③

  (二)政治態度取向存在嚴重矛盾性

  一是渴望跳脫藍綠卻受限於制度困境多依附於藍綠。據民調顯示在2020年“大選”中,儘管首投族較認同綠營論述,但並不願捲入“統獨爭議”,更重視“居住正義”。國、民兩黨在選舉中炒作“亡國感”與“剝奪感”對決在青年群體中煽動作用有限。台灣青年普遍希望超越藍綠、厭倦兩黨政治分贓,並進行超越藍綠的嘗試。儘管發達的網絡資源及信息交流平台為青年力量的“覺醒”、抗爭提供有力條件,因青年參政門檻較高且政治資源匱乏,難以撼動台灣的兩黨制,步入政壇後常被藍綠政黨收編。在選舉投票中會傾向選擇青年政策占優的政黨。

  二是具有反體制與反權威性且具有“小確幸”心態。台灣年輕人普遍對台灣社會的政治與資源分配格局存在抵觸心理,對生存現狀與發展前景充滿深度的憂慮與不確定感。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台灣年輕世代對政經環境的持續惡化及社會不公的憂慮感與絕望感非但沒有得到有效緩解,比例反而明顯提高,不少人甚至寧願選擇以發起、參與社會運動的激進方式進行利益表達,以自下而上的街頭抗爭手段謀求改善生存困境。同時,在青年群體中彌漫著濃厚的“小確幸”情緒,是一種祇關注眼前小幸福、小日子的心態。由於現有的兩黨制結構內部的官僚化、機制僵化、派系鬥爭等問題,壓抑了島內青年向上流動的空間,使青年抗拒傳統政治生態。“小確幸”反映了青年無力對固化社會結構進行變革的逃避心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